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坚守底线 相信未来

 翻开《活着之上》,先看到的是作者阎真那张白皙的脸,鼻梁上面架着眼镜,微锁的双眼深邃悠远,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看了两页,把书带回家放在床头,读着读着入了心,居然接连几个晚上看到很晚。

这本书讲的是博士生聂致远,毕业后从事教书工作二十年里发生的事。前文写聂致远敬仰曹雪芹品德,尔后经历种种当今中国社会关系下的世故,见怪不怪的潜规则,以及学术界利益当头的堕落风气,直至主人公对曹雪芹们和平凡人生的深刻反思。小说中,主人公一直坚守自己道德底线,不向关系社会妥协,即使同学蒙天舒靠着所谓人际关系,在职位上已比自己高好几个等次,但主人公依旧自觉于他的知识和理想,始终没有放弃信任社会,始终相信公平的存在。小说行文深入浅出,细节之处如人名、性格、场景对白,思想叙述,刻画得别具匠心。本书拷问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该不该坚守道德底线,或是麻木地活在浊流之中。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写了6年,其取材于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经历,所以每一处情节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主人公不止一次地说起钱和人脉,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再好的学术研究者也只能被埋没在其中。不难想象,作者笔及此处,是如何心痛地脸红耳赤,自己又如何无可奈何,只能苦笑而过。什么志气什么君子之类的话,在生活面前是如此单薄。主人公力图抵抗,却眼看那些反对腐败风气的人又是那么徒劳,一败涂地。他时常提醒自己是博士,应该前途远大,却又常被钱和关系永无止尽地囚禁着。

文中有一段情节,说主人公的学生贺小佳,她毕业后抱着单纯的心态应聘教师,屡屡无果,主人公见此也只能鼓励。贺小佳即使泪了眼,在老师面前也抹泪微笑,假装坚强。她说有个老板要包养自己,然后给她打理一间公司,她拒绝了,后来落到一间中学任校聘老师。主人公想起妻子平平,校聘老师窘迫的生活,不禁为贺小佳感到万分失落,但也只能强作祝福。社会就这样逼着一群众有信念、有道德坚守的人逐步涣散,直至幻想破灭,步入尘世浊流。

《活着之上》不时地提到曹雪芹,这也是这本书贯穿首尾的重要线索,更是聂志远膜拜的高古之士,此外,还包括屈原、司马迁等人。很多时刻,聂志远觉得和他们很亲近,想到他们仿佛就从内心涌出源源不断的力量,当他发出无奈自嘲时,也并不意味着对现实铜臭、物质、人情、关系、权势的想通,反而是跌进死胡同、钻进牛角尖想不通。因为,利字当头的现实中,曹雪芹、司马迁、屈原等人渐渐只活跃在高考作文的论据中,却消失在世人的人格和行为准则中。生若蝼蚁,奈何望天。历史星空里的名字是千万年刻在荣誉柱上的,而自己却是一瞬间写在沙滩上的,风吹浪打去,世间没有你。他们不是自己,自己更不是他们。

主人公聂致远的古板清高,使其无法在做学问和做人之间找到平衡,在他的心里,做学问的人不需要学会做人,他单纯抱着自己的学术和自尊想要立足,但现实几乎不太可能。在生活和事业的双重压办下,他甚至开始对妻子产生反感,想孑然一身,这样他就可以抱着他高贵的自尊孤独终老。不懂变通的他,多亏有个常给他上紧箍咒的妻子相伴,才让他最后在学术道路上有所起色,即便迂回曲折多次,终也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突破。

《活着之上》不像一部写虚构人物的生活的小说,更像一本日记,吸引人继续往下读的正是故事情节的生活化,里面的故事发展阶段就像是生活在身边学术圈里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在的事,即使情节没有太跌宕起伏,人物历程没有太波折,更多的是琐碎的生活片段,是同事间争名夺利的暗流涌动,是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但小说还是吸引力不减,显示出了一个成熟小说家的节制,不靠虚构脱离现实的情节取胜,而是充分体现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及对真实与虚构的把控能力,在最普通的人物上将时代掠过的印记捕捉下来。

随着聂致远的生活走进书中,又从聂致远的结局回到现实,回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一时,不禁反复问自己:聂致远是谁?谁是聂致远?有多少聂致远?我是聂致远么?

合上《活着之上》,觉得这本书很耐人寻味。

窗外,雨夜的灯光守望着空空的巷道。我浮想联翩,又怅然若失……是啊,活着,才能之上。活着之上是何其的难!

随手翻开枕边另一本书,看到这几行字: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