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章选登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给领导干部提个醒》有感

(塘桥镇党委副书记  凌 洁)

 

择良善之书,求修身之术,问处世之方,恪行政之道,这是我读《给领导干部提个醒》这本书,收获最大的感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本来是件辛苦的事情,而且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就更加表示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仍然坚持向书中学习,寻求修身的方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以粗浅的学识和认知,通过涉猎书中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凝聚成的处世之道,希望有些许收获,不求有多少成就,只求心灵通透,让自己更善于待人接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书中谈及的行政之道,教导我们用忠诚的信念来执行法律,用慈悲的之心去关心民生,不求荣华富贵,只希望一生做人、处世、行政坦荡,无愧于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是身体的根本,没有心的身体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如果没有心那是活不了的。一个人心思端正,那么身体就端正,一个人心思不端正,那么身体也就不端正。心思和身体就像嘴唇和牙齿那般休戚相关,唇亡齿寒,心思和身体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修身之道在于修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之道就是修一份平常之心。在这俗世凡尘之中,我们难免会受到金钱的诱惑,只有戒除了贪念,我们才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费尽心机,我们才能从容应对遇到的一切问题,修一颗平常的心,就是让我们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这个思想碰撞的年代,我们难免会听到一些消极的话,只有戒除了偏执,我们才不会用自己的喜好标准来评判,经常思考、仔细分析、专心实行,修一颗平常的心,就是让我们做到,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飘零。在这熙熙攘攘的尘世中,我们难免会身陷名利场,只有戒除了愚昧,我们才不会因为愚昧而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来。修一颗平常的心,就是让我们明白直从灭处观究竟,直从起处究由来的道理,我们的贪恋自然而然就会减轻,我们的怨恨自然而然就熄灭了。所以在我看来,戒除贪念、嗔念和痴念,是修炼一颗平常心的途径。

修身之道就是修一份坚忍之心。一个人只有怀有无比坚毅隐忍的心,心才会在不改变意志的前提下不停的思考,即使是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不自馁,最终成就卓绝的之业。汉将韩信曾经接受乞丐的施舍,忍受胯下之辱,最后拜将封侯,成为一代名将;越王勾践曾经睡在枯草堆里,每天尝苦胆,十年的磨砺,最后终于用三千兵马灭了吴国,成就一方霸业。司马迁曾经因为李凌一案遭宫刑之辱,被关在监牢之中,十二年时间奋笔疾书,最后写成《史记》。自古以来,想作精金美玉之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之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个人如果没有十年面壁图破壁的坚毅隐忍,想成大业是很难的。

修身之道就是修一份进取之心。岁月如梭,白骥过隙,年轻的时候心怀青云之志般的进取之心,年纪大了才不会后悔。西汉的匡衡曾经凿壁偷光,以书映光而读,位居汉元帝丞相;东汉的马援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始终不改变年轻的心,最后成为东汉名将。八十岁的姜太公,每天在碧溪之上钓鱼,得到文王赏识,辅助武王成就大业。我们要经常保持一颗进取之心,懂得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懊恼。我们要经常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心怀济世,只有这样,才会做到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我们要经常保持进取之心,衷心报国,只有这样,才会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的寓意,就算自己会慢慢老去,进取的信念永远也不会熄灭。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养品性的人,习惯静泊恬淡的生活,遵循自然的法则。处世得当的人,修炼涵养的人格,走的是中庸之道。善于处世的人遵循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符合自然之法,自然之法又符合天命之性,所以说,处世之道在于养性。养性而后静泊,静泊而后高洁,高洁而后谦和,谦和而后慈悲,慈悲而后善天下。

处世之道就是修养高洁的品性。明月出于高山,清泉流于深潭。高洁傲岸的品性来自对静泊恬淡生活的感悟,静泊恬淡的生活修炼的是一颗平常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做人,再处世。处世的道理,首先要有高洁傲岸的品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问心无愧,这是心灵层面的高洁;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这是行为层面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改忠贞的操守,这是道德层面的高洁。只要做到这三个方面,一个人的情操自然而然就高了。

处世之道就是修养谦和的品性。中国传统思想及教义的核心注重,特别是自孔孟之后,二千多年来,《四书》、《五经》教人养成了谦和素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谦和的对待他人,他人也会谦和的对待自己。西楚霸王项羽,年少的时候喜欢读兵书,对如何用兵很自负,没有任用韩信,最后在乌江自杀。曹操带领三十万大军攻击吴国,却不听蔡瑁张允之言,终于火烧连船大败而归。马谡自认为才器过人,不听副将王平的话,最后败走街亭并因此而死。像这样傲慢倨傲不懂谦和而导致悲剧的历史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处世之道就是修养慈悲的品性。人都有慈悲之心,这是人的本性,就像内心的善一样,那是永远存在的,多少而已。怀有慈悲之心的人,懂得思粥饭之不易,念物力之维艰。,不会奢侈浪费。怀有慈悲之心的人,懂得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不会任意杀生。怀有慈悲之心的人,懂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只会心系民生。慈悲之人会在内心推崇善,做起事情来有宽容的度量,心里秉承公平、公正,能够善待他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会自我反省,常常思考自己的过失,而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只有怀有慈悲,才能到达这样的处世之道。

才能是道德的资历,道德是才能的统帅。这个世上,很难再有十全十美的圣人,大多数的人可能称得上是才人,有才的人,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用自己的才能做好事,小人用自己的才能做坏事。用才能做好事的人,那么好事没有大不了的地方;用才能做坏事的人,那么坏事没有到不了的地方。自古以来,才能多但是道德不足的人当官,常常会是国家的隐患。所以,行政之道在于明德,只有有德的人,才能更好的把自己的才能用在正道之上,维持国家长久,安抚百姓的心。

行政之道当明敬畏之德。执政的人,应当怀有敬畏之心,心中有一面鉴别是非的明镜,每一件事都按照法律法规来办事请,就不会做出那些罔顾法纪的事情来。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就会因为有了权位而变得骄傲,怎么能够谨慎小心,自我把持。以前的君王坐拥天下,依然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正是因为心中怀有敬畏之心,不轻视人民。对于今天的执政者来说,更应该尊敬民意,剔除阶级观念,一视同仁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行政之道当明思辨之德。魏征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执政本身就是不断思索的过程,执政的本意不是"家天下、也不是王天下,而是公天下。执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明白权责重于泰山,凡事能审思慎行。执政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偏听,不轻信,每一件事认真辨别最精要的部分,了解内在本质,认真思考理性判断,这是执政之人应该怀有的思辨的道德。

行政之道当明廉政之德。非节俭无以持家,非廉洁无以致远。。如果说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的是廉洁的志向,那么为国分担解民忧才是执政的目的,一个善于执政的人,应该要有廉洁之心。这样才能甘于贫困,乐于节俭,不会放纵于奢靡的生活。廉洁心中没有贪图的想法,就不会以权谋私损害执政的公信力。要是行政的人不廉政,那么腐败横行,民怨暗生,这样的日子不会远,这样的政道怎么会长久呢,想要政道长久,没有廉洁之心是永远不可能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修身、处世、行政的学问,实在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辈子悉心探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