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2000年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闵行区统计局

(2001年2月8日)

     2000年,全区人民和各条战线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转变观念,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闵行实际的发展新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2000年全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有显著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保持协调发展;抗波动能力增强。城镇建设取得了新成绩,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又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较大成绩。

一、经 济 实 力

2000年,闵行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增加值179.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04亿元,增长7.6%,占全区增加值2.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0.79亿元,增长11.3%,占全区增加值56.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27亿元,增长12.6%,占全区增加值41.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00年,全区物质生产部门瞄准市场,加大改革力度,在转换机制和结构调整中继续向前迈进,全年社会总产值实现54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国民收入完成11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占社会总产值21.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00年,强化地方税收征管工作,积极贯彻征管并重方针。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实现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财政支出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在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消费有所回升,全年实现商业总产值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4.6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24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2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4.12亿元。

农 业

2000年,全区农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广泛开展科技兴农,积极推进都市化农业进程,以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为目标,克服了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取得了农业增产增收。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25亿元,其中,种植业完成总产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农业粮经的比例由原来的7:3提高到11:9。优质杂交水稻“寒优湘晴”在市场上得到进一步认可,被列入《市优质水稻三年推进计划》首选品种,全区播种面积4573亩,为历史之最。全区夏粮播种面积4.23万亩,比上年减少53.6%;单产259公斤,比上年增长2.0%。秋粮播种面积9.67万亩,比上年减少22.9%;单产549公斤,比上年增长3.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90万亩,比上年减少35.8%,总产量6.32万吨,比上年减少29.5%。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有新的发展。蔬菜生产量26.6万吨,比上年增长6.4%,其中上市量24.02万吨,比上年增长0.2%;生猪出栏数43.55万头,其中上市量43.51万头;家禽产量503.80万只,其中上市量493.40万只;鲜蛋产量8244吨,比上年增长16.0%,其中上市量7529吨,增长15.5%;鲜奶上市量2366吨;水果产量2334吨;水产品产量2434吨。花卉种植面积1443亩,总产量1851万支(盆),总产值2101万元。苗木面积5277亩,比上年增加1623亩,现存各类苗木250万株,总价值达4000万元。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091千瓦,比上年下降21.6%。

工 业

2000年,全区工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诸多困难,积极招商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行业和产品的结构,使工业生产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区属工业31.99亿元,增长43.9%;镇属工业157.36亿元,增长11.5%;村属工业229.42亿元,增长7.1%;街道工业4.02亿元,增长11.3%;其它工业9.54亿元,增长1倍。全区私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8.99亿元,增长14%。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遵循市场规律,产销衔接情况良好,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2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1%,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全区注重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全年实现工业利润总额1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15个镇的工业利润总额完成18.25亿元,增长25.1%。百元工业销售产值实现利润4.20元,比上年增加0.18元,增长4.5%。

结合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业在电子通讯、电气器材和新材料等行业上有新的发展,电子行业的产出占工业产出总量的比重已上升到10%以上。坚持向高新技术发展,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试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开发新产品127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有14项,新产品投资额1.86亿元,实现产值12.67亿元。全年技改项目立项21个,总投资4.35亿元。

全区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规模经济和多种经济格局有一定进展,一大批私营经济工业园区相继建成、运转,为全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莘庄工业区为核心的“一线四点”工业布局的优势逐步显现。莘庄工业区已进入产出期,区内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77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0%,比上年增长5.4%。闵东、闵北工业区已成立投资开发的管理机构,区内的招商引资工作有序而紧张地开展,不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区产品销售收入前20名的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37亿元,利润1.40亿元。

建 筑 业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为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建筑企业的生产规模施工能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0年,全区建筑施工企业19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实现增加值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面积138.80万平方米(除区外企业),竣工63.61万平方米(除区外企业)。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检验单位工程646个,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合格率达100%,优良率为49%;参与考核评比工程住宅547个,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合格率达95%,优良率为31%。积极开展建设工程创优活动,带动全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整体提高。2000年,全区评出“优质结构”工程38个,上报市“优质结构”工程9个,有17个工程入选市“白玉兰”和“浦江杯”的评审,8个市“文明工地”。“金燕大厦”工程荣获国家建设部的“鲁班奖”。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资金运行严格履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展各类消费贷款项目,年末各类存、贷款出现了较好的增长势头。2000年末,全区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15.88亿元,比年初增长19.6%,其中:企业存款153.92亿元,增长23.5%。银行贷款余额169.10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其中:短期贷款127.32亿元,增长4.9%。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区内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大运作机制的改革力度,提高保险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大力宣传投保意识,推出一系列新的、适合各层次需要的保险投资险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0年,平安保险公司闵行分公司的寿险市场占有率已达50%,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财产险的推广中也有较大发展。福建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安泰、安联两大保险公司相继落户闵行地区,积极参与全区金融保险业的竞争市场。

商 业

2000年,全区商业力求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创新。批发零售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快了建设大市场、大商场、大餐饮和社区便民商业“三大一小”商业网络的步伐。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商业零售额53.50亿元,增长20%;餐饮业零售额13.67亿元,增长4.5%。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0.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2000年,各类市场的经营范围继续扩大,行业类别已涉及到建材装璜、汽车配件、电脑家电、轻纺服饰、农副产品等16个门类。规模较大的有,东方国贸西部批发城、红都建材市场、梅陇家庭装饰市场、九星综合批发城、莘庄二手车交易市场、七宝商城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城。它们的销售额达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全区拥有麦德龙闵行店、乐购七宝购物中心、好美家梅陇建材装璜店、易初莲花虹桥店、友谊南方商城5家大卖场。销售总额达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71.8%。

超市、便利店以其物美价廉、方便实惠赢得了广大百姓的青睐,销售增长超过了传统的食品店和副食品店。区内连锁超市、便利店已经形成网络。2000年,共开设超市、便利店118个,实现销售10.09亿元,其中,良友便利闵行分公司就开了20个便利店,销售额实现0.30亿元。超市、便利店的迅速发展,既方便了社区居民日用消费品的购买,又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就业。

2000年,各类商品销售的全面增长,使消费品的销售结构发生了变化。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用的商品居首位,全年实现销售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吃的商品居第二,实现销售25.60亿元,下降2.1%;穿的商品居第三,实现销售6.85亿元,比上年增长39.1%。衣着消费更注重于品牌与名牌,中高档服装成为购销热点;最后是烧的商品,全年实现销售1.96亿元,比上年下降19.1%。

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

全年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邮电业务收入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全年收寄国际、国内函件2873万件,比上年增长29.2%;特快专递133万件,增长84.7%;全年投送函件3774万元,汇票260万件,特快专递80万件,包裹28万件。2000年,全区电信事业发展迅速,通讯互连网建设步伐的加快,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全年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9.78万门,新增交换机容量5万门。新增普通电话4.84万号线,新增ISDN7245号线,年末电话用户达42.60万户,比上年增长17.0%。其中,住宅电话34.40万户,公用电话3724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65.5%。全区居民拥有移动电话14万部。七宝镇沪星村已成为沪上第一家手机村。

2000年,全年公路运输总量达85万吨,比上年下降13.2%。货物周转量1548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0.2%。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设了一批高品位楼盘,城市化框架基本形成,配套建设日趋完善。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733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竣工面积2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7%,销售额达44.97亿元,增长58.5%。

二、改 革 开 放

推进各项改革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年内出台了8个企业配套改革文件,强化了管理、巩固了成果,在置换存量资产、盘活不良资产、重组公有资产的投资体制改革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2000年,拥有国有资产总量达43.40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达19.90亿元,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达23.50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实现103.0%。企业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年末完成产权制度改制企业1413户,占应改制企业的72%。置换和盘活公有资产28.00亿元,占应改制企业经营性资产的63%。区属和镇、村企业公有资产盘活率分别达82%和63%。区属企业改制范围向纵深发展,工业、商业、房地产等系统的企业有175户完成了各种形式的改制,占应改制企业的70%。其中,沪莘房地产等5户企业的资产全额置换款项兑现共计1.09亿元,直接收回实物资产0.88亿元。2000年,全区至年末公有经营性净资产退出一般竞争机制的有28.90亿元,退出率达67.0%,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积极推进改革配套措施的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和社会救助等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建设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救助的达标率实现100%。

资 产 重 组

2000年,全区国有资产和城镇集体资产重组出现新的格局,公有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国有、集体企业产权从一般竞争性企业中逐步退出。采取了公有资产变现退出、公有实物资产直接回收和关闭长期经营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这三种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末,全区工业企业资产436.4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1%,负债241.1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55.2%。全区工业企业净资产达19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中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互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全区建立了二级社会保障和社区医保机构22个。城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有90%的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一级管理试点工作开展顺利。全区农村投保人数100956人,投保率达97%,累计筹集农保基金2.7亿元,有46991名退休人员享受了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全年发放帮困粮油供应卡2.65万张,实物补助金29.2万元。全年发放失业救济金0.29亿元。提供各类生活补助费和医疗补助金0.4亿元。

市场培育和建设

全区各类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建成的一批区域性交易市场正在发挥积极作用。2000年,全区共有各类市场106个,比上年增加13个,增长14%。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57个;农副产品市场39个;工业品消费市场12个,分别比上年增长21%、39%、20%。全年市场成交总额30.57亿元。其中,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3.05亿元。在商品交易市场中,楼层市场8个,室内市场98个。其中室内市场个数比上年增长15.3%。交易市场的总面积达10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市场建设投入的资金累计达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2000年,新建龙吴进口果蔬交易市场,一期工程占地100亩,总投资2500万元。它将成为华东地区集交易、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于一体的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

经 济 协 作

积极推动横向经济联合,加强国内协作力度,全区国内协作经济取得较好的成绩。2000年,在区内开业的外省市企业有725家,比上年增加了219家,总投资达12.05亿元。其中,贸易类企业651家,工业企业64家,项目投资公司6家,房地产企业4家。闵行区在全国各地的投资企业13家,比上年下降13%。但总投资的规模有所扩大,达5.80亿元。积极服务并参与西部大开发,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2000年,全区有3家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了机构,直接参与西部的市场开发。西部地区来我区的投资项目有15家,总投资达4617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自湖北武汉的上海运升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达3000万元。

经济协作为闵行区经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的强强联合上走出了一条区域联动、共同繁荣的新路。

出 口 贸 易

全区外贸出口额大幅增长,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贸出口增速快于国有外贸企业。出口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明显增加。2000年,全区外贸产品出口总额达1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三资”企业出口额11.29亿美元,增长41.6%;内资企业出口2721万美元,增长12.5%。2000年,全区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6户,比上年增加10户,增长62.5%。它们的出口产品总额达5.9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产品总额的51.3%,比上年净增2.40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大霸实业有限公司出口总额超过1亿美元。

利 用 外 资

继续加大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招商引资的力度。2000年,全年批准“三资”企业(项目)199个,比上年增长15.7%。总投资3.86亿美元,合同吸收外资2.5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9.9%。全区已投产的“三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稳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占全区工业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达54.7%。实现利润总额9.88亿元,比上年增长67.8%。“三资”企业的良性发展,全区外税收入比上年增长17.7%。

三、社 会 事 业

科技和人才

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增加科技投入,建立高科技园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2000年,全年开发科技新产品127项,比上年增加10项,增长8.5%。共投入资金7.60亿元,比上年增加1.96亿元,增长34.8%。各类科技攻关和开发项目89项,其中:工业项目52个,农业项目18个,医药卫生项目16个,教育和软科学项目3个。全年获得科研经费和各种补贴息418万元,比上年增长6.6%。

加快科技产业化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进程,全年共列市科技产业化项目31项,项目总投资5.00亿元。此外,列国家级星火、火炬项目4个,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申报项目12项,列国家级科技创新基金项目4项,列市级新产品鉴定9项,列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47项。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品的领域不断扩大。全区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有10家。被市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有45项,其中新增的有16项。这些产品主要涉及新材料、生物医学、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能源与环保、民用核能等领域。莘闵、漕河泾、敏谷、紫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为全区高新技术的孵化创造了条件。其中,莘闵高科技园区内已有34家企业落户,注册资金超过2.00亿元。

2000年,科技互连网建设已初见成效,区科技网运作中心与长城宽带网络服务公司的合作已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5万户居民小区的居民已免费铺设了网络管线。扶持民营科技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的三项基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年共有33家企业获得科技贷款,贷款总额达1642万元。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工程建设。

截止2000年底,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997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有1416人,中级职称的有11247人,初级职称的有21334人。在上述人员中,拥有博士及博士后学历的有18人,硕士学历的有564人,本科学历的有6912人,大专以下学历的有26503人。人才在各产业的分布是,第一产业1378人,第二产业13344人,第三产业19275人。2000年,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同时推进。

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402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占94%,博士有6人,硕士有4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74人。引进的各类人才在我区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引进的人才中有“跨世纪学科的带头人”、有“省市特级教师”,还有“省市优秀企业家”等,提高了人才的总体素质。此外,在引进人才中比较注重“特殊人才”的引进。全年共引进“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的特殊人才15人,吸引资金5000万元,安置就业人数5000人,为全区的再就业工程作出了贡献。

教 育

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闵行区教育体系,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又有新的发展。2000年,有5所学校被批准为新的实验学校,实验学科也扩大到几乎所有学科。我区学生代表上海市参加的2000年“共筑新世纪”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获得6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优胜奖的好成绩。参加的国际航空绘画比赛获银牌,参加的全国奥迪杯四驱车模比赛获团体冠军。闵行中学成为全市唯一一所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二等奖,华坪小学荣获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学校称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今天怎样做老师”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质量有较大提高。

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达到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教师年均收入22588万元,比上年增加3000元。投资4304万元,完成11所中、小学的达标工程。2000年,群益职校再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蓬勃发展。特色教育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全区共有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35955人,比上年增长5.2%。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1343人,增长2.0%。小学共63所,在校学生41284人,比上年下降1.5%。幼儿入学率99.5%;学龄前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升学率100%。我区高中阶段入学率97.6%,高考上线率68.4%,录取率62.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七宝中学、闵行中学跻身全市前十位。

卫 生

2000年,全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顺利完成疾控病疗、卫生监督、医疗保健、医学科研等各项任务。

2000年,全区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万分之266.65例,比上年下降4%;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75.02例,比上年下降2.2%;全区02号病的发病例数为0。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315万人次,比上年上升31.9%。成功抢救危重病人1748人次,成救率达95.6%。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建成4个街道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成立了“复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筹)”和“上海瑞金医院集团闵行医院”。医学学科的研究继续向深度发展,2个市级特色学科已进入总结评估阶段,6个医学科研项目获区科技成果奖。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五医院科技综合楼全面竣工,区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门、急诊楼已结构封顶。

2000年,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专业防治站(所)5个;辅助医疗机构2个。共有医务员工4247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31人,比上年增加86人。其中,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124人;主治医师519人;护师、护士1151人。共有病床3085张,比上年增长10.6%。

文 化

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文化、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2000年,完成文化展示项目120个,文艺演出150场,其中专场演出20场,演出人员逾1360人次,观众达50万人次。新创作的音乐、声乐、戏剧小品、故事等作品150件,组织10类50个作品参加市级展评活动,其中音乐作品《伊梨姑娘》获九届上海十月歌会创作一等奖,《晚归》获二等奖。农民业余歌手参加全国青年农民歌声大赛获上海赛区一等奖,舞蹈《彩虹》参加了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全区公益性文化主阵地活动平均每月开展73次,参加人数每月达15236人次。

全区公共图书馆有20个,其中区级1个(包括1个分馆)、19个镇、街道图书馆,总藏书62万册。图书馆的借阅实现计算机管理,图书的流通总量52万册,读者24万人次,办证率提高14%。建立了“本土文化”网页,促进图书信息资源共享。

全区影剧院18个,其中区级5个。全年放映电影7825场,观众62万人次;组织戏剧演出711场,观众29万人次。影片《生死抉择》的放映创我区电影放映单片的场次、收入及发行拷贝数的最高纪录。

广播电视宣传质量显著提高。全年闵行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闻4520条,广播政治时事、社教服务类节目406期。闵行电视台全年播出新闻3130条,电视社教类、生活服务类节目182期,播放电影故事片724部,电视连续剧1460集。年内新开《阳光都市》等8个电视娱乐和企业宣传专栏。由区电视台摄制的电视专题片《神州鼓韵》获全国电视纪录片《中华荟萃》评选一等奖。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16万户,比上年增长29.7%。完成调频喇叭的安装9100只。《闵行报》的扩版,使今年的发行量达3.5万份,比上年增长11.5%。

体 育

全区体育工作的开展积极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和为“申奥争光计划”,体育健身和竞技体育得到协调发展。全区共举办各类健身活动382次,有33万人次参加。新建健身苑和健身点70个,总面积27341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购置健身器材657件。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节被评为市级优秀组织奖。实现“体教结合”,鼓励中小学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全区建立6个特色项目运动队,5个市级体育传统项目,18个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共有852名学生常年参加业余训练。区少体校向市输送19名运动员。参加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会的运动员有278名,51支运动队参加316个项目的比赛,获得的金牌数列全市第七位,团体总分列全市第八。有10人7次破6项市少年纪录。全区中小学生体锻达标率为92.2%,其中优秀率达11.6%,良好率为42.2%。区属体育场、馆、池向社会开放225984人次,举办比赛36次,参赛人数19940人次。成功地承办了全国残运会射击比赛、亚洲自行车锦标赛、亚洲门球锦标赛、“东丽杯”国际马拉松比赛。

四、人 民 生 活

人 口

200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53963人,比上年增长5.0%,其中,非农业人口455983人,比上年增长11.0%。人口出生率7.81‰,人口死亡率6.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3‰。人均期望寿命达77.60岁。

劳 动 就 业

2000年末,全区职工人数为54203人,比上年下降2.7%。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5988人,比上年下降7.2%;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16914人,比上年下降0.4%;其他所有制单位职工11301人,比上年增长5.3%。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20397人,比上年减少270人,下降1.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01人,比上年增长15.2%。

再就业工程积极推进,初步建立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形成形式多样的市场化的就业机制。2000年,全区净增就业岗位13269个,其中:非正规就业净增就业岗位1773个。全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3567人,比上年增加506人。发放下岗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0.20亿元。区属国有、集体企业在再就业中心登记的尚有下岗职工1000人,比上年减少8403人。

城乡居民收入

2000年,全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城乡居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14023元,比上年增加1056元,增长8.1%。农村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6789元,比上年增加139元,增长2.1%。农民年劳均收入10020元,比上年增加370元,增长3.8%。2000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明显上升,达154.94亿元,比年初增长11.4%。

住 宅 建 设

2000年,全区住宅建设保持平衡发展势头,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建成完整街坊11个,完成平改坡住宅6万平方米。建成的浦江花园、东苑绿世界、君临花园、樱园、圣陶沙花园、东苑半岛花园、新梅广场等一批中高档品牌楼盘树立了闵行区区域楼盘的品牌,居住闵行逐渐成为时尚。春申城四季苑、莲浦花苑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住宅试点小区。

全区住宅施工面积721.5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163.70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272.6万平方米。公建施工面积90.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2万平方米。全区登记预售商品房面积168.2万平方米,登记销售商品房面积241.5万平方米,登记销售额达67.7亿元。住宅、公建施工、开工、竣工及商品房销售名列全市前茅。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17.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增长1.1%。

五、城 市 建 设

城市建设及重大项目

区城市建设实行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2000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春元昆污水外排工程的春申路污水管的贯通工程。完成中北片16条道路12公里的污水外排管道的铺设,基本完成32公里地区污水收集总管的动拆迁。2000年,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完成了碧江路、疏影路等9条道路的大修工程。完成虹梅北路等4条道路的延伸和拓宽,配合市政建设沪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沪松公路跨铁路立交和龙吴路拓宽工程的需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莘闵轻轨完成5.00亿元的工程投资。全年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6.7万平方米,取缔无证广告牌、店牌230块,横幅240条,整顿跨门营业521家,整改道路2.5万平方米,完成莘奉公路立面粉刷11万平方米,建成文明路(段)17条。改进居民供水方式,取消住宅屋顶水箱2012只。城区的道路保洁水平逐步向现代化推进,全面实行“三普扫一巡回”的新型保洁方法,城区主要道路的机扫率达30%。

公 用 事 业

城市公用事业加强管理、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年末区内公交线路66条,公交运营车辆1230辆。公交客运总量10855万人次,平均每天客运量达29万人次。2000年,新辟、延伸、调整公交线路10条。全年自来水销售总量18982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8537万立方米。人工煤气家庭用户达16.1万户,比上年增长4.5%;液化气家庭用户15.2万户,比上年增长4.1%,供应量达9294吨。全区居民家庭气化率达10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六、城 市 环 境

城镇环境保护和治理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有突破性的进展,大气环境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地面水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全区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一级到二级水平,空气中的每立方米的总悬浮颗粒物为0.145毫克,氮氧化物为0.027毫克,分别比上年下降7%和15.6%;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氢的含量为每立方米0.011毫克和0.022毫克比上年下降9%和18.5%。空气中的降尘量比上年下降6.2%,酸雨频率为3.54%。全区域的地面水有机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区内主要河流的水质有明显改善,大治河河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指数的标准均达到功能区的要求。

全区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全面达到国家和市下达的总量控制标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为9534万立方米,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5%。达标率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3%。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建成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二类区标准,达标区覆盖率为63.9%,交通干线机动车鸣号率小于4%。

城 镇 绿 化

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的绿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区内的绿化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区绿地总面积3690公顷,其中建成区的绿地面积为515公顷,绿地率达32.2%,绿化覆盖率达37.3%,比上年提高5%。人均公共绿地1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全区城市园林绿化7个大项目中的60个单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区的标准,顺利通过园林城区的国家级验收。2000年,完成江川路、东川路、剑川路等5条道路两侧绿化建设,建成3.3公顷沪宁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完成居住区绿地51公顷,单位附属绿地21公顷。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最佳绿地9块,面积达5.59公顷。建成华漕公园、航华公园2座,总面积达7.7公顷。完成碧江路东川路交叉口、杜行敬老院、浦江路等绿地5块,面积2.4公顷,在建的地铁南广场、龙柏陶家浜等绿地5块,计5.7公顷。区内万亩森林公园涵养林初步建成,总面积达37公顷。此外,配合绿化建设需要,实施“大树种进城市”方案,城区已种植大树4119株,新种、补种行道树1009株,垂直绿化2.5万米。破墙透绿1万米。2000年,全区创建市级花园单位6个,市级园林式居住区20个。

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观念,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全区共创建市、区文明社区5个,文明小区184个,文明镇8个,文明村89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企业改革的优势未充分显示,入世的准备与应对措施不适应,社会就业的压力依然存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说明:

1、本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中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交线路及车辆是公交公司拥有量,不包括社会线路和车辆。

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只包括闵行、吴泾地区及莘庄、七宝、颛桥地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