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2001年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闵行区统计局 2002年2月8日


      跨入新世纪的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闵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抓手,抓住机遇,协调各方,力求发展。2001年,全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经济运行呈稳健发展态势,运行质量显著改善,产业结构保持协调发展,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有效投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但企业发展后劲还不足,活力需要加强。城镇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城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经 济 发 展
     经济实力
    200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有显著改善。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增加值200.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幅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1.2%,占全区增加值比重2.0%,比上年减少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2.28亿元,增长13.4%,占全区增加值56.2%,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3.67亿元,增长12.0%,占全区增加值41.8%,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物质生产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60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完成13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增幅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占社会总产值21.9%,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2001年,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全区加大地方税收管工作,率先在各镇推行分税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3.26亿元,比上年增加13.36亿元,增长44.7%,增加31.3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达18.82亿元,比上年增长55.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达到10.28亿元,增长51.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4.63亿元,增长54.7%,私营企业7.29亿元,增长106.7%。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8.46亿元,增长50.2%。
固定资产投资
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综合协调和管理,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0%,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5.6%;更新改造投资5.25亿元,增长1.3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32亿元,增长29.9%。从产业投资方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17亿元,比上年下降近4成;第二产业投资20.89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投资47.77亿元,增长35.7%。从投资用途来看,生产性投资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非生产性投资47.86亿元,增长29.9%。
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24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3.4%。
农业
2001年,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广泛开展科技兴农。适度压缩粮油生产比重,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17亿元,其中,种植业完成总产值4.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林业总产值完成0.14亿元,增长2.3倍;畜牧业总产值完成3.96亿元,比上年下降7.7%;渔业总产值完成0.34亿元,增长17.3%。全区粮经比由去年55:45调整到40:60。以“寒优湘晴”为主的优质杂交水稻得到广泛应用,蔬菜播种面积大幅上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增加,调整和优化传统养殖业,积极开发特色养殖业,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9万亩,比上年减少5.11万亩,下降36.8%;粮食总产量4.31万吨,比上年减少2.06万吨,下降32.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50万亩,单产192公斤,秋粮播种面积7.30万亩,单产551公斤。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有新的扩展,大宗蔬菜品种更新较快,引进韩国多种蔬菜品种,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全年蔬菜生产量37.54万吨,比上年增长40.9%,其中上市量35.34万吨,增长47.1%。生猪出栏数38.56万头,其中上市量38.54万头。家禽产量658.10万只,其中上市量637.50万只。鲜蛋产量7843吨,其中上市量7774吨。鲜奶产量2180吨,其中上市量2116吨。水产品产量2345吨,上市商品鳖30万只,繁殖锦鲤鱼苗2000万尾。水果产量3516吨。花卉总产量3836.0万支(盆),比上年增长1倍,总产值达到3291.0万元,增56.6%。组培花卉种苗在全市同类育苗中占第二位,花卉种植面积2612亩,增长1.2倍。苗木面积6771亩,增长28.3%,育苗达到440万株,比上年增长77.4%。
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6578千瓦,比上年下降29.4%。
工业
2001年,全区工业生产保持平稳上升势头,进一步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转换生产经营机制,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营销手段等方面有新的起色,呈现经济增长、效益上升的良好局面。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区属工业46.82亿元,增长46.4%;各镇工业419.79亿元,增长12.3%;街道工业2.31亿元,下降33.4%。全区私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5.80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工业产品产销衔接情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产值4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工业产品销售率97.9%,比上年下降0.2%。全区工业企业十分注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工业经济效益呈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利润总额26.15亿元,增长43.6%。其中,集体工业企业3.52亿元,增长3.8%;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1.58亿元,增长1倍;股份制工业企业5.14亿元,增长4.3倍;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14.54亿元,增长36.2%。百元工业销售产值实现利润5.54元,比上年提高1.20元,增长27.6%。
在工业产品结构调整中,其中,电子通讯、电气器材和化学原料、塑料制品、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等行业有新的发展。电子仪器仪表行业的产品占工业产品总量的比重上升到18.2%以上。工业产品坚持向高新技术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试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开发新产品项目达到97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项目4项,市级新产品项目2项,总投资4.60亿元。高新技术工业企业达66家,全年技术改造项目22项。
全区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形成规模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私营经济和工业园区运行呈良好态势,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全区主要工业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如下表:
 
建筑业
2001年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拉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施工能力也得到加强。全年建筑施工企业16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0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实现增加值7.20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4.6%。建筑企业全年施工面积234.16万平方米(除区外企业),比上年增长68.7%;竣工面积104.52万平方米(除区外企业),增长64.3%。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监察,检验单位工程610个,建筑面积181.86万平方米,一次合格率达100%。其中优良工程175个,建筑面积62.75万平方米,优良率34.5%。检验单位工程中,住宅工程340个,其中优良工程144个,建筑面积112.71万平方米,优良工程建筑面积48.94万平方米。标化合格工地结构阶段53个,装饰阶段44个,7个工地被评为市级文明工地。
建设工程招标项目管理457项,总投资52.40亿元,中标价25.62亿元,建筑面积302.6万平方米。由市授权管理项目34项,投资24.78亿元,建筑面积154.24平方米。
金融保险业
各金融单位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健全组织,强化监管力度,使执行部门和监督部门融为一体。严格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拓展各类消费贷款项目。
2001年末,全区银行达12家,各项存款余额388.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2.30亿元,增长22.9%。其中企业存款206.01亿元,增长25.5%。银行贷款余额203.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03亿元,增长17.8%。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1.1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9.7%。区内保险机构大力宣传投保意识,推出一系列新的适合各层次需要的保险投资险种,取得较好业绩。平安保险公司闵行分公司的寿险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财产险的推广有进一步发展。
商业
2001年,进一步规划全区商业发展框架,力求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创新。全区商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以积极招商引资、拓展新项目为主,先后与“一百、友谊、九百、豫园及法国欧尚、台湾好又多、百安居、欧培德”等国内外商业集团公司沟通、洽谈合作项目。经过一年努力,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35亿元,增长10.5%。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4.5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1.8%。
培育、推进“特色商业街”拓展了社区商业空间。如虹桥镇吴中路形成了具有都市现代化消费特色和优势的社区商业中心,已有各类商业企业124户,总营业面积5.44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10亿元,已被市商委评为第二批商业“特色街”;万科城市花园建有商业门店100家,年营业额约0.80亿元,成为社区商业的典范;南方商城以家乐福大卖场为龙头,形成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此外,沪青平公路两侧的餐饮、商贸特色街、莘庄镇水清路餐饮街、虹梅路现代休闲街、龙柏黄桦路步行街等的形成,都为提升社区商业的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1年,各类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94.94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用的商品占首位,实现销售40.69亿元,占54.0%,比上年增长20.3%;吃的商品24.55亿元,占32.6%,比上年下降4.1%;穿的商品6.47亿元,占8.6%,下降5.7%;烧的商品3.65亿元,占4.8%,增长86.4%。
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
全年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年收寄国际、国内函件3544.0万件,比上年增长23.3%;特快专递101.0万件。全年投送函件4399.0万件,比上年增长16.6%;汇票215.0万件,特快专递98.0万件,包裹37.0万件。
2001年,在电信业务资费调整、新业务发展不利的情况下,积极贯彻“团结拼搏、和谐创新、同创价值、共享繁荣”的企业精神,牢固树立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全程协作观念,承受了市场竞争压力,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促进了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7.72万门,比上年增长15.9%;年末电话用户达到49.24万户,比上年增长15.6%;ISDN达1.59万户,净增0.22万户,容量达2.11万门。ADSL业务发展迅速,为每个拥有普通电话的业主配置了一套ADSL的终端及相应的布线系统,可实现宽带服务,促进了全区电信事业的快速发展。
2001年,公路运输总量99.0万吨,比上年增长16.5%。货物周转量1188.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3.3%。
房地产业
全区房地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建设了一大批精品楼盘、四高小区,住宅品位逐年提升,商品房附加值不断上升。商品房开发向花园住宅、中高档公寓攀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了质优价高的楼盘,推动了房产业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12.79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6.1%。完成投资4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9.9%。房屋施工面积78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房屋竣工面积212.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1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5%,销售额63.66亿元,比上年增长41.6%。
全区有17个楼盘、28个单项获奖,为全市第一。其中君临天下花园、紫藤新苑荣获优秀住宅金奖。
二、改 革 开 放
推进改革
进一步完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置换存量资产、盘活不良资产、重组公有资产的体制改革中,取得了较有成效的发展。2001年,拥有国有资产总量达47.3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18.20亿元,比上年下降8.5%;非经营性国有资产29.0亿元,比上年增长23.4%。企业投资体制改革顺利开展,2001年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企业208家,其中村、镇企业173家,区属企业35家;共置换和盘活公有资产4.90亿元,其中村、镇企业3.2亿元,区属企业1.70亿元。至年末,全区累计有1670家企业推行了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92.3%,其中村、镇企业1378家,改制率达94.8%;区属企业292家,改制率82.3%。共置换和盘活公有资产35.95亿元,置换和盘活率达86.3%,其中村、镇企业共置换和盘活公有资产25.85亿元,置换和盘活率89.0%;区属企业共置换和盘活公有资产10.10亿元,置换和盘活率80.0%。
积极稳妥推进改革配套措施的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和社会救助等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管理进一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救助的达标率实现10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全区共削减行政审批事项559项,维护了企业的权益。
资产重组
2001年,全区国有资产和城镇集体资产重组进展顺利。加强了公有资产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公有资产变现、退出,公有实物资产直接回收,关闭长期经营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的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年末,全区工业企业资产460.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负债240.85亿元,比上年下降0.1%。资产负债率52.3%,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企业净资产达到2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上升1.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加强。基本形成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互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机制。全区建立了二级社会保障和社区医保机构13个。城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有100%的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一级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投保人数有10.12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镇、村企事业单位5.56万人,外商投资企业0.47万人,农副业3.16万人,投保率达97.2%。镇村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达100.0%。累计筹集农保基金3.7亿元,比上年增长37.0%,有4.67万人享受养老金,累计发放养老金2.0亿元。全年发放失业救济金0.29亿元,医疗补助和失业补助金0.30亿元。粮油帮困对象3546人,金额9万元;各类社会救助对象13260人,救助金额达219.0万元。
市场培育与建设
市场培育和建设有新的进展。2001年,全区有各类市场104个,成交额达到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50个,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4个;农副产品市场34个,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5个;生产资料市场10个,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4个;工业品消费市场10个。2001年,先后新开业了鑫品南北干货批发、莘南、颛建农贸3个大型市场,新增营业面积3.46万平方米。
经济协作
积极推进横向经济联合,通过以服务为抓手,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办事效率,经济协作有新的起色。2001年,全区引进外省市来沪投资企业1058家,比上年增加了179家,增长20.4%,吸纳注册资金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工业企业253家,比上年增长2.9倍,注册资金3.43亿元;房地产企业9家,注册资金0.34亿元;商贸企业709家,注册资金5.08亿元;其他行业87家,注册资金6.40亿元。引进1000万元项目有15个,注册资金3.02亿元。分别来自北京、天津、辽宁、杭州等地区。
经济协作为闵行区经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技术、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强强联合走出了一条区域联动、共同繁荣的新路。
出口贸易
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欧美、日本等经济疲软,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全区外贸出口略有增长的势头。全年外贸出口产品总额12.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内资企业出口0.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0%。全区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6家,与上年持平,出口产品总额5.1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8%。
在一些出口大户的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出口减少2.4亿美元的不利形势下,为弥补“缺口”,全区努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一是36家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老企业,全年出口净增1.6亿美元;二是,新批准的62家企业出口净增0.56亿美元;三是,自营出口企业净增0.13亿美元,为全区外贸出口作出了积极贡献。
利用外资
2001年,全区经济工作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继续加大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招商引资的力度。迎来了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吸收外资获得历史性突破。全年批准“三资”企业283家,比上年增长42.2%;总投资13.28亿美元,增长2.4倍;合同吸收外资10.15亿美元,增长2.9倍;实际到位外资3.50亿美元,增长94.4%。
全区已投产的“三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实现利润总额13.39亿元,增长35.5%。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税收14.63亿元,比上年增加5.17亿元,增长54.7%,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三、社 会 事 业
科技
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实施“科技兴区”战略,为加快发展闵行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2001年,全区科技新产品试制立项103项,投入资金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国家“863”攻关项目2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8项,市级新产品项目10项,市科技攻关招标项目2项,技术出口创汇项目1项,西部开发项目2项。区内各类科技研发和新产品试制项目78项,比上年增长2.9%。
加速科技产业化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全年申报被批准立为国家级、市科技产业化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星火、火炬项目4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项,市火炬项目8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4项。被市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2项,其中新增的有16项,已认定的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能源环保、民用核能等技术领域。
高新技术园区迅速崛起,始建于2000年的上海莘闵高新技术暨回国留学生创业园区、漕河泾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快速发展,园区内已落户留学生100户,占全市四分之一。
人才
2001年,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努力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做到人才积聚与经济增长相对应。截止2001年底,全区有各类人才3898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295人、中级职称的有13632人、初级职称的有24058人。上述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7人、硕士学位的有609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有7547人、大专学历有11073人、中专或相当学历的19729人。人才在各行业的分布是,第一产业1479人,第二产业12489人,第三产业25017人。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531育人工程”和“456继续教育工程”开展良好,全年有17896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各类继续教育培训,1856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或晋升专业技术职称,10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000余名,其中引进高级职称人员95名,博士学位人员5名、硕士学位人员39名,有60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在“莘闵留学园区”创业,投资项目达89个,合同吸收外资185.9万美元。先后组织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到北京北大、清华等4所著名大学和沈阳等地招聘吸纳高层次人才参加闵行的经济建设。
教育
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整体推进区域性素质教育。2001年,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从17所扩大到27所,6所学校开课展示了两年来新基础实验成果;顺利完成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美术1~3册教材的编写和初中《信息科技》教材的编写,并在全区扩大使用。组建了群益职业教育集团,幼儿教育受到市教委好评,成人教育蓬勃开展,特殊教育增添了硬件,进一步加强了外来人口子女学校管理,修订了《闵行区外来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发展。
闵行区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全国“两基”教育工作先进地区光荣称号。
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达到3.63亿元,比上年增加0.82亿元,增长29.2%。教师年均工资性收入25530元,比上年增加2942元,增长13.0%。投资1000万元,完成9所中、小学达标工程建设。
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98所,班级2803个,在校学生109420人,教职工10359人。其中专任教师6470人;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37409人,比上年增长4.0%。小学52所,在校学生41278人,比上年下降0.1%;幼儿园72所,在园幼儿17285人。幼儿入学率达99.0%;初中毕业生合格率99.5%,升学率98.4%;高考录取率公办学校为81.4%,民办学校为68.8%。青少年案发率控制在1.2%以内。全年引进教师160名,充实教学第一线。
卫生
2001年,全区卫生事业紧紧围绕“以低廉价格,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的医疗体制改革,制定各项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取得显著成效。顺利完成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和医学科研等各项任务。
全年诊疗总人次316.92万人次,比上年上升0.6%;收治住院病人3.36万人次,上升6.2%;成功抢救危重病人0.23万人次,抢救成救率为93.5%。全年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260.9/10万人例,比上年下降2.5%;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为119.0/10万人例,处于控制范围内。
2001年,全面完成区政府实事工程,虹桥、七宝、梅陇、颛桥、莘庄5个卫生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项医疗科技项目获区科技成果奖,6项市级医疗科研项目平稳运转。积极贯彻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和卫生监督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全年进行卫生监督执法49118户次,取缔无证加工经营药品585户,无证行医55家。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9亿元,新建、改建项目65个,区中心医院门诊大楼、病房大楼以及市五医院医技楼竣工并交付使用,提高了全区整体医疗设施水平。
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个,比上年减少8个。其中医院17个,专业防治站(所)3个,辅助医疗机构3个。年末,共有医务人员4244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60人,主任医师14人,副主任医师149人,主治医师530人,护师护士1169人。共有病床3170张,比上年增长2.8%。
文化
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载体之一,文艺、图书、电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年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艺创作喜获丰收。成功举办了两项大型文化活动,一是有18个单位,2333位干部群众参加的《党旗颂》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型歌舞晚会;二是在9个镇、3个街道、200多个居(村)委会和小区进行的《金秋闵行》社区文化节文艺演出,共演出了343场次。全年各类文艺专场168场次,展览36场,演职人员约8000人次,观众达60余万人次。“闵行区优秀音乐创作作品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演出,受到观众欢迎。
首届《金秋闵行》社区文化节创作各类文艺作品80部。其中戏剧小品29个,11个参加“上海市第八届十月剧展”的比赛,1个获二等奖,2个获三等奖,1个获入围奖;有40幅美术作品参加第十一届“上海之春”美展,获一等奖1名,三等奖4名,团体全市第二名;30首歌曲参加“党的光辉照我心”的比赛,其中获优秀奖1首,三等奖1首。
全区公共图书馆有13个,文化馆(站)15个。总藏书62.10万册。其中,区级图书馆藏书38.0万册,镇、街道图书馆藏书24.10万册。全年图书流通量为52.30万册,比上年增长0.5%,读者3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5%;办理电子读者证11205张,比上年增长50.0%。建立了图书资源共享网络,有流通网点50个,为社会公众服务。
弘扬主旋律,以优秀影片和剧目为重点,推动电影事业发展。全区影剧院13个,其中区级5个。全年放映电影6500场,观众50万人次。重点放映优秀国产影片《走出西柏坡》、《紫日》、《宇宙与人》等,电影下基层放映450场,较好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戏剧演出960场,观众23万人次。其中高雅艺术和民族优秀剧目演出占15.2%,比上年增长20.0%。
广播、电视、报刊
全区广播、电视、报刊宣传质量显著提高,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共播出广播新闻5921条,比上年增长31.0%;广播社教类节目48期,文艺类节目2312期。播出电视新闻3432条,比上年增长9.6%;电视社教类节目138期,完成编播重大题材的专题片10部。
全年有194条广播电视新闻在中央电视台及市级电台、电视台以及上海经济区70家成员台播出,选送了30部专题片在黄河台和全国各县级台播放,其中有10部专题片推荐到美国播放。发挥了“介绍闵行,宣传闵行”的“窗口”作用。
全年《闵行报》发行量达3.1万份。
体育
2001年,全区贯彻落实“上海市市民健身条例”,加快全民健身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区共组织镇、街道社区的健身活动160次,人数达5万人次。举办职工体育竞赛12次,参赛人数3257人次。完成健身点建设总面积达4.98万平方米,新建健身点87个,购置健身器材1020件,健身路84条,总投资234万元。
学校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学生体质进一步增强。全区中小学均落实“两课、两操、三活动”,落实率达100%。中小学生体锻达标率90.2%,其中优秀率达12.3%,良好率为42.2%。
全区老年人体育活动广泛丰富。组织举办了老年人柔力球、筷子操、门球体育比赛,有400人参加。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比,上升1.3个百分点。
2001年,举办区级运动会32次,参加人数8560人,破中小学田径纪录3项,发展等级运动员44人,其中一级运动员6人,二级运动员27人。向市输送运动员18人。发展等级裁判员37人,发展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1人。全年区属体育场、馆、池向社会开放14.24万人次,举办各类比赛29次,参赛人数达8790人次,技术培训18期,参加人数1.03万人次。全区建立市传统体校3所,区传统体校13所,有7个特色运动队,有996名学生常年参加业余训练。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女子曲棍球预赛,上海市自行车锦标赛。
四、人 民 生 活
人口
200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76806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非农业人口484362人,比上年增长6.2%;男性345343人,女性331463人,性别比为104.19:100.00。出生人口3632人,出生率5.46‰,比上年减少0.9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450人,死亡率6.69‰,比上年上升0.2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23‰。人均期望寿命达77.61岁。计划生育率达到99.9%。
劳动就业
2001年末,全区职工人数50669人,比上年下降6.5%。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4497人,比上年下降5.7%;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12956人,比上年下降23.4%;其他所有制单位职工13216人,比上年增长16.9%。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24280人,比上年增长19.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662人,比上年增加4661人,增长51.8%。
再就业工程稳妥推进,初步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形成形式多样的市场化就业机制。2001年,全区净增就业岗位14576个,其中,非正规就业净增就业岗位2590个,自由职业净增岗位1039个,个体工商户净增岗位1806个,私营企业净增岗位10637个。区属企业减少就业岗位1496个。全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000人。
居民收入
随着全区经济稳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提高,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2001年,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15599元,比上年增加1576元,增长11.2%。农村农民家庭人均收入7067元,比上年增加278元,增长4.1%。农民劳均收入10551元,比上年增加531元,增长5.3%。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呈上升势头,达到182.17亿元,比年初增加27.23亿元,增长17.6%。增幅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居民住宅
2001年,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有13个街坊通过市、区有关部门验收,完成平改坡104幢房屋,面积达20.9万平方米,公建面积99.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3%。发放住宅质量保证书7.23万本,使用说明书5.82万本。闵行老街改造----浦江花苑获市级“四高”优秀小区。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努力改善住宅条件,商品房交易活跃,全年交易登记销售商品房面积3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1%;登记销售金额达96.98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
五、城 市 建 设
城市建设及重大项目
继续推进城市建设,实施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城市整体功能逐步完善,市政、道路建设优质发展。
2001年,莘闵轻轨工程,作为全区第一号工程建设,实现全线高架结构贯通。莘庄、莘城、银都路、颛桥、北桥、剑川路、天星路等7个车站土建结构工程基本完成。
全年区内重点道路建设完成8.6公里。其中,北青路1.5公里,莲花南路5.1公里,双柏路2公里。新开工工程项目中,完成了颛兴路雨污水管埋设和3座桥梁建设、中春路至竹港段0.5公里、华宁路段3.9公里的污水管埋设和桥梁建设。
全年进行车行道整治11305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彩板8769平方米,排砌侧平石4124米,疏通管道4670米,路名牌贴纸428块,11座桥梁调换型钢伸缩缝472米,桥面铺装256平方米,工程投资1383万元。
全年整治路段37条,参观点14个,整治河道(段)11条,清理河面河坡垃圾7703吨,新建改建透绿围墙218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5500平方米,搬迁调整各种摊、亭、栅628只,拆除、更换改造道路两侧卷帘门1713处,拆除和整治户外广告、灯箱招牌685块12432平方米,整治屋顶3800平方米,粉刷主面49420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厕2座,改建垃圾箱房120座,新增和更新废物箱801只。通过市政整治,使闵行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公用事业
城市公用事业有进一步发展,继续加大管理力度,做到规范服务,不断提高质量。年末区内有公交线路71条,公交运营车辆1310辆,公交客运总量11425万人次,平均每天客运量达31.30万人次。2001年,新辟公交线路5条,延伸、调整公交线路8条。全年自来水销售总量19015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8750万立方米,出厂水水质四项综合指标合格率达100%。管道煤气用户21.56万户,比上年增长33.9%;天然气用户5.41万户;液化气家庭用户18.98万户,比上年增长24.9%,供应量达10688吨。全区居民家庭气化率达100%。
六、城 市 环 境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2001年,全区加大环境管理和建设力度,镇区环境综合治理有突破性进展。大气环境质量有较大提高,地面水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完成苏州河六支流污水截流(闵行段)工程,污水管敷设34.4公里,纳管工程污水管敷设4.4公里,497个污水源得到有效控制。春申路2号污水泵站开通运行,颛桥、田园都市地区污水纳入春申路总管系统。全区空气质量保持在一级到二级水平,空气污染指数稳定在良好状态。空气中每立方米的总悬浮颗粒物为0.162毫克、可吸入颗粒物为0.099毫克,均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硫为0.013毫克、二氧化氮为0.026毫克,达到一级空气质量标准。空气中降尘量为6.88吨/月、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4.6%;酸雨频率达6.44%。
全区地表水有机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河道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比上年下降17.5%。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7分贝,达到二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和机动车鸣号率分别为68.5分贝和3.1%,比上年下降2.9%和14.0%。
烟尘控制区建成区面积达197.12平方公里,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区面积122.79平方公里,建成区烟控区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建成面积117.9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68.1%。全区有35户工业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全年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5462.43万吨,废水排放达标率99.9%,化学耗氧量排放3373吨。工业废气排放量843.4亿标立方米,烟尘排放量15771吨,二氧化硫排放量77863吨,粉尘排放量381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8.7%。均达到上海市下达的总量控制标准。巩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区成果。
城镇绿化
以改善和美化环境的绿化建设又有新的进展,继续加快绿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加精品绿数量,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速度,全面提升园林绿化的整体水平。2001年,闵行区获得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全区各类绿地总面积38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0万平方米,增长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达11.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
年内新辟公共绿地面积157公顷,新建纪王和环城公园2座。全区大型绿地16块,其中2001年建成的梅陇城广场、地铁南广场、北横泾广场3块最佳绿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调整主干道两侧绿地景点植物群,在七莘路、沪闵路等主要路段种植美人蕉等宿根花卉500吨,加种泡桐、意杨等背景树1.7万株。在原有景观道路基础又创建了沪闵路、文井路两条景观道路,景观道路保存率达100%。在绿地建设中,注重植物多样性,如马褂木、杜英、兰果树、毛竹等地面植物27种58610株,新品种乔木4种574株,新品种灌木11种2620株,丰富了全区绿化景观。全区市级花园单位45个,市级绿化合格单位104个,区级花园单位30个。建成绿色小区10个,环境优美镇1个。
在农村,全年植树186.6万株;造林6033亩,其中成片林22块,面积3880亩;花卉灌木面积达9383亩。
七、精神文明建设
在加快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全年开展大型专题宣传月活动,历时4个月,有4万名群众参与,分发了10万份宣传品,组织1万名干部群众参加闵行区市民文明知识竞赛,开展了迎国庆、迎APEC会议的环境卫生宣传整治,在区重要路段和各镇新确立20块2000平方米公益广告,极大提高了群众对文明城区创建的知晓率与参与率。全面启动“448”“456”“354”培训教育工程,举办首届机关公务员素质知识竞赛,深入小区、村镇,组织开展了科普与生活大型宣传活动。
全区228个小区建成文明小区,占小区总数85.0%以上,其中116个小区创建市级文明小区,2个街道创建市级文明社区。有100个行政村建成文明村,占总数55.0%以上。其中45个村创建市级文明村,5个镇创建市级文明镇。建成文明市场28个,建成文明路段24条。
2001年,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三学”活动,牢固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观念,使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企业发展投入还不足、后劲乏力,竞争能力不强,入世后的准备及应对措施尚不适应,社会就业压力较重,农民收入增长较缓慢。
 
说明:
1、本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中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交线路及车辆是公交公司拥有量,不包括社会线路和车辆。
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只包括闵行、吴泾地区及莘庄、七宝、颛桥地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