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2003年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闵行区统计局
2004年1月18日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很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八次党代会、区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把握国内外有利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促进了全区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2003年,闵行区国民经济克服“非典”疫情和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及电力供应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在经济增速加快的同时,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经济增长出现了结构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增加值29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亿元,比上年下降8.9%,占全区增加值比重1.3%,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占全区增加值57.1%,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占全区增加值41.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3.18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增值税完成3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营业税完成18.30亿元,增长23.7%;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完成23.71亿元,比上年增收7.78亿元,比上年增长48.8%。私营企业完成税收20.41亿元,比上年增收6.81亿元,增长50.1%。区级财政收入实现44.10亿元,比上年增收10.11亿元,增长29.7%,增幅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闵行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1.80亿元,比上年增加24.95亿元,增长25.8%。其中,生产性建设投资45.22亿元,增长32.7%;非生产性建设投资76.58亿元,增长22.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2.30亿元,比上年增长64.1%;更新改造投资6.57亿元,下降14.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3.38亿元,增长19.4%。
    按产业投资方向,第一产业投资0.09亿元,比上年下降54.0%;第二产业投资4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第三产业投资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农  业
    2003年,闵行区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农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生产能力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90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全区粮经比由上年的3070调整到1882,在总量减少的情况下,林业建设快速发展,经济作物基本稳定,粮食生产下降幅度较大。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3.10万亩,比上年减少4.38万亩,下降59.0%;粮食总产量1.30万吨,比上年下降60.0%。
    全年蔬菜总产量达34.20万吨,其中配送7.34万吨;品种不断细化,安全卫生质量基本达到无公害化,抽检合格率达97.8%。全年商品猪出栏23.80万头,其中三无杂交瘦肉型猪22.50万头;家禽产量380万羽;上市鲜蛋5400吨;上市鲜牛奶182.90万公斤;水产品产量2000吨,其中虾、鳖等特色水产品238吨。特种养殖有新的发展,全年割锯鲜鹿茸192公斤,加工销售优质肉绵羊900头,销售观赏鱼100万尾。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3.4%。
    作为市郊农业现代化“十大”窗口之一的浦江现代化农业园区,自2003年进入第二轮建设阶段,总投资1017.8万元。全区13个重点蔬菜园艺场通过改制,加强了管理和加大了投入,显示了规模化、设施化、科技化和产业化功能。
    工  业
    2003年,全区工业生产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对经济快速稳定增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完成工业总产值7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增幅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其中,区属工业117.20亿元,增长67.7%,比上年增长18.5个百分点;各镇工业593.46亿元,增长22.6%,比上年增长7.3个百分点;街道工业9.14亿元,增长175.4%。私营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0.3%。全年工业产品销售产值完成707.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品销售产值4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占全部工业产品销售产值58.8%。
    2003年,全区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利润总额48.0亿元,比上年增加13.54亿元,增长39.3%。其中,国有经济0.08亿元;集体经济4.80亿元,增长34.0%;股份合作经济2.50亿元,增长7.3%;股份制经济10.78亿元,增长77.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25.0亿元,增长32.6%。
    百元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润6.86元,比上年增加0.66元,增长10.6%。
    全年技术改造项目立项数40项,总投资15.40亿元,其中,利用外汇1.15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6.1%,利润总额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55.0%。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充分发挥了工业园区集聚、辐射作用。工业产品坚持向高新技术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试制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开发新产品项目117项,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国家级新产品项目14项,市级新产品项目33项,总投资7.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
    建  筑  业
    2003年,建筑业生产增速加快。全区全年资质就位的建筑企业18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实现增加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建筑企业全年施工面积452.56万平方米(除区外企业),比上年增长48.6%;竣工面积140.66万平方米(除区外企业),比上年增长12.0%。
    2003年,有14项工程获上海市“白玉兰”奖,24项工程获上海市“浦江杯”奖,19项获上海市“优质结构”工程奖,获奖总数居各区县第一。市级标准化合格工地达标的结构阶段57个,装饰阶段48个。市级文明工地19个。在全区开展的“闵行杯”创优活动中,有59项工程荣获“闵行杯”优质工程奖,65个工地荣获“闵行杯”区文明工地。
   年内共受理建设工程项目报建613个,比上年增长41.9%;项目投资金额达71.0亿元,增长151.8%。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加快服务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拓宽各类消费贷款项目。全区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2003年,全区金融机构16家,比上年增加1家(广东发展银行)。全区各项存款余额743.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08.26亿元,增长32.6%。银行贷款余额358.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5%,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192.12亿元,增长32.0%;个人消费贷款91.17亿元,增长59.5%;住房按揭贷款86.94亿元,增长60.3%。截止2003年末,区内有证券企业7家,股票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4.95亿元,比上年下降12.4%。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保险业收入增加。区内6家保险公司,推出一系列新的适合各层次的保险投资险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国内商业
    2003年,全区商业企业积极调整结构,招商引资,培育新增长点,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市场销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12亿元,增长18.4%;集市贸易成交额1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个体、私营商业继续保持领先的增长势头,全年完成零售额达38.40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用的商品占首位,实现零售额6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占64.5%,增加9个百分点;吃的商品21.90亿元,下降19.2%,占21.3%,减少9.9个百分点;穿的商品6.30亿元,下降3.2%,占6.1%,减少1.3个百分点;烧的商品8.40亿元,增长67.0%,占8.1%,增加2.3个百分点。2003年,各类商品销售总额完成240.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3%。
    经过各方积极努力,商业招商势头良好。全年新开业的商业项目有七宝龙城购物中心一期、金海马家具闵行店、灿坤跨国集团上海东川店及上海梅陇华德美居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等。全区现有9家大卖场,比上年增加1家,完成商品销售总额40.80亿元,比上年增长71.4%。全区各类超市、便利店共438家门店,比上年增加36家。
    邮电通信和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信交运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经营效益。全年实现邮电通信及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邮政服务业继续稳步提高。2003年全区实现业务收入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全年收寄国内、国际函件3416.0万件,比上年下降16.0%;国内、国际包件86.0万件,比上年增长21%,特快专递函件135.0万件,比上年略有增加;开发电子汇票130.0万张;储蓄余额达到37.0亿元。全年投送函件6496.0万件,比上年增长15.3%,投送特快专递146.0万件,与上年持平,包裹58.0万件,比上年增长26.1%。各种报刊杂志发送13237.0万份,与上年基本持平。
    电信服务进一步开拓创新,业务量明显上升。2003年全区业务收入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年末交换机总容量达79.37万门,比上年增长12.3%;电话用户64.91万户,比上年增加6.52户,增长11.2%;ISDN达1.65万户,减少0.07万户,容量达2.55万门,增长3.51%。宽带业务发展迅速,2003年末已达7.17万户,比上年增长341.4%。
    2003年,交通运输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积极转换经营方式,拓展服务领域,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公路运输总量达264.0万吨,比上年增长10.0%,货物周转量4549.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0%。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持续升温,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住宅品质继续提升,中高档楼盘不断涌现。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62.7%。
     房地产开发保持高位运行。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7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5万平方米,增长6.0%;房屋竣工面积32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0万平方米,增长4.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3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0万平方米,增长19.1%;销售金额135.20亿元,比上年增加48.36亿元,增长55.7%。商品房空置面积14.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5.0%。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积极稳妥调整所有制结构,非公经济比重上升较快。在全区税收中,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2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非公经济税收47.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上年的59.2%上升为62.7%,提高3.5个百分点。
    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中,全区国有和股份制企业完成1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4.0%;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21.0亿元,比上年增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4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零售额完成2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外商投资企业零售额6.20亿元,增长6.9%;私营和个体商业企业零售额38.40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资产重组和经济体制改革
    2003年,是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年。受理资产评估立项71项,确认资产评估92项,确认资产价值4.92亿元;受理产权界定18户;办理脱钩转私企业12户,涉及资本金共761.5万元。截止2003年底,全区共有1758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率达到97.2%,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共置换和盘活公有资产38.96亿元,置换和盘活率为93.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区已基本完成区属企业改制任务。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2003年,本着依法行政、精简效能、权责统一的原则,先后分两批对原有803项行政审批事项(不含年检177项和镇、街道审批80项)进行梳理,取消和不再审批行政审批事项411项,调整行政审批事项9项。
    为了加快企业注册登记速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对国内旅行社、科技经营企业等12大类19项前置审批事项施行告知承诺制,涉及公安、卫生、工商、科委、文广、酒类专卖等6个部门。
    民间组织和市场中介
    至2003年底,全区共有社团93个,其中学术性社团21个,专业性社团36个,行业性社团10个,联合性社团25个,宗教性社团1个;民非单位227个。年检合格社团75个,民非单位161个。2003年度设立分支机构20个,注销分支机构10个,现有分支机构39个。注销社团数2个,注销民非单位2个。
    全区拥有房地产中介机构833家,比上年增长52.0%。 
    社会保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区城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达100%。通过实施“完善城镇社会保险、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工作,离土农民“以土地换保障”机制在全区初步建立。2003年农村投保人数9.46万人。其中,镇、村企事业单位5.87万人,比上年减少800人;外商投资企业0.27万人;农副业3.32万人。农村投保率达98.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镇、村企事业单位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达100%。累计筹集农保资金5.0亿元,比上年增加0.22亿元,增长4.6%。全区共发放社会保障卡50858张,换补卡5683张,接受社保卡咨询4706人次。
    截止2003年底,新接收征地养老人员5446人,全年共有征地养老人员27153人。共发放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1.26亿元,支付养老人员医疗费4460.0万元。
    市场培育与建设
    市场培育与建设进一步发展。2003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95个,其中消费品市场85个,生产资料市场10个。消费品市场中有消费品综合市场46个、农副产品市场33个、工业消费品市场6个;按销售方式,消费品批发市场21个。全年市场总成交额为8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成交额为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消费品专业市场成交额57.28亿元,增长15.2%。
    经济协作
    主动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采取“内外并举、发管并举、帮扶并举”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3年,引进各地来闵行投资企业1125家,比上年增加11.6%;吸纳注册资金23.1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9.3%。其中,1000万元以上企业项目48个,比上年增加了92.0%。引进工业项目258项,吸纳注册资金3.68亿元;引进贸易项目517项,吸纳注册资金5.53亿元;引进房地产项目26项,吸纳注册资金4.67亿元;引进项目投资8家,吸纳注册资金3.80亿元;引进其他项目316项,吸纳注册资金5.44亿元。
    积极开拓市场,跳出闵行发展闵行。至2003年末,历年在市外投资企业有19家。坚持互惠互利与兄弟省市及地区开展友好往来,先后与哈尔滨、嵊州等11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2003年,全区有4家企业在成都、昆明、包头、西安等城市和地区设立了办事机构10个。
    出口贸易
    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扩大外贸出口。2003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6.41亿美元,增长16.5%;内资企业出口1.60亿美元,增长81.2%。出口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3家,比上年增加5家,增长13.2%;内资自营出口企业出口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9%,净增出口额5727万美元。
    全区出口商品涉及20个大类,79种产品,分别为机电、电子、电器产品占出口总额35.0%;纺织、服装、鞋帽占出口总额26.0%;玩具、箱包、杂项制品占出口总额15.0%;金属、矿产品占出口总额10.0%;化工、塑料、橡胶制品占出口总额7.5%;农副产品占出口总额6.5%。
    全区出口产品销售五大洲1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36个、非洲21个、欧洲37个、拉丁美洲23个、北美洲2个、大洋州4个。出口前四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吸收外资
    2003年,全区经济工作继续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又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区新批准“三资”企业463家,比上年增长7.7%,总投资额30.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4%。合同吸收外资15.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总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44 家,比上年增加6家,合同吸收外资8.92亿美元。全年外资增资企业193家,新增合同外资3.5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7%和86.7%。实际到位外资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4%。
   2003年,全区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税收26.11亿元,净增6.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0%。
三、城镇信息化
    信息产业
    至2003年末,全区共有信息产业企业注册1759户,其中内资信息产业企业575户,注册资金占所有内资企业注册资金的5.8%;私营信息产业企业749户,注册资金占所有私营企业注册资金的5.8%;外资信息产业企业435户,注册资金占所有外资企业注册资金的20.0%。
    2003年,全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税收达367.0万元。全区信息产业制造业企业271家,工业产值144.53亿元,利润7.60亿元,分别占总产值和利润20.1%和17.4%。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03年,电子政务在原有政务网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拓展了网络应用,重新开发了区政务网网络应用系统,提供了视频会议广播、视频点播、公文传送、电子邮件等丰富的功能。2003年,开设了区教育局主持开发的《信息科技》课程,开展网上教育、网上科技节、“数字世博”在线畅谈、第十三届“6·1”国际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等网络活动。
    区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设成功。2003年,污染源在线监控子系统经过市环保局验收,并将在全市推广普及。该子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全区80.0%废水排放企业的废水排放;准确发布区域空气质量日报;8个监测点的噪声实时监测。
    “上海闵行”网站(www.shmh.gov.cn)作为区政府的门户网站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的子网站,2003年新版的“上海闵行”在宣传、沟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主页访问数为15.16万人次。2003年启动,建成了江川路街道办事处、40个居委会办公局域网、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应用平台及街道网站等。
    全区有线电视双向改造12.9万户。
四、社会事业
    科  技
    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区引进国内外高能级研发机构4个,企业与大学新建联合研发机构4个。民营科技企业已建研发中心27家。组织实施区级研发项目111项,承担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30项。全年实施火炬计划项目8个。经认定的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4个。国家批准新产品13项,市批准新产品14项。有5个企业开发的产品项目已入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全年专利申请量为2000件,比上年增长14.9%,在全市名列第三。认定技术合同740个,技术交易额达8.10亿元。
    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为契机,努力开展科普创建活动,加大科普投入力度。2003年,投资1.20亿元建设了闵行科技网和闵行教育网。
    人  才
    努力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加快构筑闵行人力资源新高地。全年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1400名。组织人才招聘会4次,接待招聘单位492家,接待应聘人员1.72万人次。对21世纪人才网闵行网页进行改版,为70家单位免费开设网上招聘,发布各类岗位信息430多条。截止2003年底,全区区属系统有各类专业人才60952人,其中博士学位的26人,硕士学位的1370人,大学本科学历的14033人大专学历的有18727人。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全区区属系统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649人,中级职称人员14428人,初级职称人员21502人。建立了培养135名各类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动态管理机制。全区有849名公务员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英语三百句和WTO依法行政的培训。
    教  育
    深化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2003年,成功举办了闵行教育十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制订了闵行教育新一轮的发展规划;国家级课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区域性实验”开始启动,成功举办“现代学校制度创新—学校与社区”高级论坛;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免杂费和给民办高中学生补贴学费制度;建立了两个“特色教师工作室”,启动“名师讲坛”,确定了闵行区“名师培养工程”目标;“二期课改”进展顺利,全区50.0%以上学校起用新教材。
    全区拥有各类学校240所,在校学生114850人,教职工9705人,其中专任教师7726人。普通中学66所,在校学生45776人,比上年下降0.4%。小学51所,在校学生36391人,比上年增长3.1%。幼儿园117所,在园幼儿25334人,比上年增长14.9%。
    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6.17亿元,比上年增加1.20亿元,增长24.1%。
    卫  生
    卫生事业加快构建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卫生监督三大体系。2003年,完成诊疗总人次407.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手术总数1.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6%;抢救危重病人1299人次,成功率87.9%。全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79.7010万人例,比上年下降7.2%,其中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为50.7810万人例,比上年上升20.7%。
    针对“非典”疫情,制订了抗“非典”防治方案,组建了包括19名临床、流行病学专家的区级“非典”防治专家组,指派了17名“非典”防治指导员和262名“非典”防治联络员进行防“非”专业指导和管理。
    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取得成效,通过了全国爱卫会的评估验收。有9项卫生科研项目获区科技成果奖;取缔无证加工厂(点)4774户;食品经营、销售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93.2%,比上年增长4.8%;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5.9%,比上年上升4.9%。
    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医院18个,专业防治站(所)3个,辅助医疗机构2个。年末,共有医务人员4275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345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261人,执业助理医师241人,注册护士1224人,均与上年持平。共有病床3402张,比上年增长2.7%。
    文  化
    文化、广播、电视、报刊事业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方针,开创新局面。2003年,组织了新闵行区成立十周年的宣传报道;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金秋闵行”社区文化节活动,共举办了文艺汇演、歌舞比赛、广场电影、经典影片、电视晚会等节目1345场,演职人员达7.40万人次,观众达127.0万人次。
    在抗击“非典”期间,开设了《抗击“非典”》专栏,报道有关电视新闻166条,广播新闻321条,创作播出了《筑起新时代的闵行精神》等四部抗“非”专题片。
   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站)13个。总藏书40万册,比上年下降24.8%。其中区级图书馆藏书22.0万册,下降37.0%;镇、街道图书馆藏书18.0万册,下降1.3%。全年图书流通量为55.56万册,比上年下降18.3%,读者人数达25.0万人次。
    全区共有影剧院11个,其中区级1个。全年放映电影2326场,观众48.50万人次。
    2003年,共播出广播新闻6360条,电视新闻3180条。组织了21部电视专题片在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上播出,在上视、东视、卫视播出新闻100条,在央广、上广播出新闻107条。
    全年《闵行报》发行量3.0万份。
    体  育
    全民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得到协调发展。2003年共组织社区的健身培训活动82次,参与人次达8096人次。举办职工体育竞赛6次,参赛人数1528人。完成新建健身苑2个、小区健身点100个。健身苑、点建设总面积达3.85万平方米,购置健身器材26种,计1337件,健身路径101条,总投资额206.4万元,比上年增长117.3%。
    学校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区中小学生体锻达标率为90.9%。其中优秀率13.1%,良好率47.2%。比上年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和提高3.1个百分点。全区学校体育竞赛12次,有549个队3945人参赛。
    全年举办区级各类体育比赛18次,参加人数5473人次,破中小学纪录3项,市少年纪录1项。发展等级运动员220人,其中一级2人、二级28人、三级190人。向市输送运动员74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发展等级裁判员35人,发展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3人。
    2003年成功承办国际与全国比赛3次,市级比赛4次。接待国际与全国比赛参赛队伍36队,运动员682人;接待市级比赛参赛队伍230队,运动员1656人。
    在市第5届农民运动会上,全区有24支队伍142名运动员参加了14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金牌19枚。闵行体育代表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竞赛组织奖和团体总分第三名。
    社会福利与救助
    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救助与帮困。2003年,共对困难患者实施医疗救助2841人次,救助金额为447.0万元。全区城镇人口中共有社会救助保障对象16977人。其中,保障职工家属5980户10799人;保障失业、无业人员及其家属3182户5283人;保障“三无”救济对象22人;保障其他民政传统救济对象873人。全区支出各类生活救助保障金3089.0万元。
    保障农村老人生活。全年区、镇两级财政支出补助经费816.40万元,用于对老人的最低养老补助,全区有58个村的1.28万名老人达到100元月的养老补助标准。
    残疾人救助工作富有成效。全区有149个村委会和256个居委会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全年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175人,集中安置就业120人;为38名残疾人落实了养老医疗保险金,补缴“两金”15.0万元。全年投入各类帮困资金328.0万元,救助了1711名贫困残疾人。实施了“扶残助学春雨行动”,为1222名残疾学生和特困残疾人子女发放助学金146万元。
    扎实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使养老福利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区现有养老机构25所,其中,区属福利院2所,社会办养老机构10所,总床位2750张。有5所养老机构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其中内设日托站的有3所,促进了养老服务内容的多样化。2003年,新办福利企业11家,全区现有福利企业152家。
五、人民生活
    人  口
    200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5.11万人,比上年增长4.8%。其中非农业人口58.23万人,比上年增长9.0%。出生人口4287人,出生率5.7‰,比上年下降1.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349人,死亡率7.1‰,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5%。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06岁。
    劳动就业
    2003年末,全区职工人数89596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3973人,比上年下降0.4%;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10805人,比上年下降10.4%;其他所有制单位职工54818人,比上年增长50.1%。年末城镇个体劳动人数30321人,比上年增长12.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296人,比上年增加3781人,增长26.0%。
    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落实就业的相关政策。2003年,新增就业岗位2.60万个,其中,非正规就业新增岗位4141个,自由职业新增岗位1654个,非公企业新增岗位15863个。
    居民收入和储蓄
    随着全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2003年,全区城镇职工年均工资21198元,比上年增加1927元,增长10.0%。农村农民家庭人均收入8118元,比上年增加608元,增长8.1%。农民劳均收入13544元,比上年增加1175元,增长9.5%。
    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2.02亿元,当年新增存款余额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3%,提高6.6个百分点。
    居民住宅
    居民居住环境和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新建住宅的总体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在第三届“上海市优秀住宅”评选中,全区夺得2金4银20个单项奖的佳绩,获奖量名列全市第二。又有8个住宅小区被评为上海市“四高”优秀小区。旧区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全年完成了26个小区的综合整治,总建筑面积达75.60万平方米;完成“平改坡”工程69幢,建筑面积达18.90万平方米。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商品房交易活跃。2003年新建商品房登记销售面积49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3%。新建商品房登记销售金额为196.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存量房交易登记销售面积302.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3%;存量房交易登记销售金额1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4%。
六、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整体功能不断完善。2003年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80亿元,其中道路建设投资11.25亿元,污水处理及排放投资5.36亿元,自来水、电力、燃气等投资6.20亿元,市政公用设施投资4.13亿元。
    2003年,完成了莘庄立交桥、沪闵路、地铁莘庄北广场等地区、路段的景观灯光工程建设;完成沪闵路、虹梅路等8条道路护栏工程建设;完成新建233个点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完成沪闵路(莘庄立交~横沥港)的机非隔离带、架空线入地等的道路景观改造工程。完成对江川路、顾戴路、老虹井路等11条道路大中修任务;完成沥青砼14.02万平方米、人行彩板8.36万平方米、8座危桥的改造任务。新建和改建沪闵路、都市路等133座港湾式公交候车点、亭及更新公交站牌。
    颛兴路、莲花路、江川路、纪翟路等7条基础性大修道路基本竣工。其中,颛兴路工程荣获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中春路建设进展顺利,七宝段年底通车;莘庄城区段已完成动拆迁工作。
    城市快速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总投资35.0亿元人民币,其中区投资14.0亿元人民币的莘闵轻轨全面建成并已通车;为满足上海国际赛车场交通疏通要求,嘉金高速(闵行区段)前期动拆迁已全部完成;由市、区两级投资的沪闵路高架二期工程于12月28日交付通车。
   全年拆除违章建筑4.24万平方米,拆除影响市容市貌的户外广告426块、横幅2643条。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加强管理,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区内共有公交线路133条(含途经),年内新辟、调整、延伸了沧石线、诸华线、867路等10条线路,撤销1条线路。自来水售水量15811.0万立方米,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售水量6216.0万立方米。全年用电量6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年内完成2.6万户居民电表分时计价改造。全区共有家庭燃气用户57.62万户。其中,管道煤气用户24.97万户,比上年增加2.06万户;天然气用户10.63万户,比上年增加3.65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22.02万户,比上年增加0.98万户。全区居民家庭气化率为100%。
七、城市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全区环境保护以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区域内主要水质指标基本达到景观水标准,河道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同比下降1.84%。全区空气质量保持在一、二级水平,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0.152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091毫克立方米,均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硫为0.03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38毫克立方米,达到一级空气质量标准;空气降尘量为6.67吨月·平方公里;酸雨频率为2.15%。全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7.1分贝,达到二类区标准。
    市政府实事工程——漕河泾港综合整治、北横泾河三四期、张家港2.3公里、蒲汇塘河4.75公里河道整治工程均已建成完工。春元昆、浦江镇、紫竹科技园区、莘东路污水外排系统工程已敷设污水管道39.8公里,建泵站7座(含元江路泵站)。苏州河六支流污水外排及截污的纳管工程均全面竣工。莘庄镇371家污染源单位实施了截污纳管,堵截了污染源源头。
    2003年,关停并转污染企业2个,关闭或搬迁畜禽牧场16个。已完成区政府实事40台燃煤小炉灶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年削减用煤量4280吨。古美路街道创建成市级无燃煤街道。
    区域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基本建成,完成了废水在线监控47套的安装,有4台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仪和8套噪音显示屏投入运行。
    莘庄镇、七宝镇创建国家环境优美镇已通过市环境保护局验收。2003年,已命名35个绿色小区和5个环境优美村。
    城市绿化
    大力加强绿化建设,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全区各类绿地总面积4517.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年内新辟公共绿地380公顷,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最佳绿地3处。完成公共绿地改造面积22.9公顷。引进种植新优树种33.95万株,品种达82种。沪闵路高架二期绿地、莘闵轻轨绿地、园林局绿地、七宝集镇绿化等绿地建设累计投资5510.0万元。花园单位、市绿化合格单位保存率100%。有39个单位分别达到市绿化合格单位和区级花园单位标准。28个居住区达到区级“园林式”小区标准。红园创建成上海市“三星级”公园。
    在农村植树造林893.53公顷,其中,成片林面积873.53公顷。
八、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2003年,闵行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城区,全区3个街道申报创建上海市文明社区,9个镇申报创建市、区两级文明镇,其中6个镇申报创建市级文明镇。全区327个小区申报创建市、区两级文明小区,占全区小区总数的89%,其中,207个小区申报市级文明小区。有122个行政村申报创建市、区两级文明村,其中67个村申报市级文明村。全区共建市、区两级文明单位360家,其中市级文明单位55家;机关文明单位27家。建立和完善了区、街道(镇)、小区(村)三级市民巡访网络,由600余名社区居民组成的市民巡访团以暗查、督促的方式持续加大对创建工作的监督管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培育具有闵行特色的支柱产业任重而道远;经济园区的建设要抓项目落实,加大建设力度;高科技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要继续加快;社会就业压力依然较重;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农民增收还需继续努力。
 
    说明:本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