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被调查群众95.7%有安全感

    居家、旅行、上班、购物,群众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安全吗?公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如何?据2003年底区统计局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95.7%的人表示在目前的治安环境下感到安全或基本安全。与2002年底所作的同类调查时相比,提高了8.5个百分点。一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严打整治”、加强防范等手段,严厉打击了流氓黑恶势力、抢劫强奸和入室盗窃等犯罪现象,我区的治安状况是令人满意的。

    本次调查与2002年同类调查相同,在全区11个镇、街道中抽取117户,每户抽取1名16周岁及以上年龄的中国大陆公民,不受性别、民族、户籍和居住地区等条件的限制。其中,3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17.1%;30—50岁的中年人占36.7%;50岁以上的占46.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9.7%;初、高中程度的占59.8%;大专及以上的占20.5%,在校学生占3.4%;在职人员占62.4%;无业或失业人员占6.0%;离退休人员占26.5%。被调查者对目前的治安环境和自己的安全感受以及对政法部门的工作分别作了评价,情况如下:

一、治安管理得到加强,群众安全感增加

被调查者中,认为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好或较好的占95.7%,认为较差的占4.3%,有35.9%的人认为与过去相比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只有6.0%的人认为比以前差。95.7%的人表示住地附近有治安岗亭或小区门卫室,93.2%的人承认居住地有不同类型的治安巡逻人员。近年来,我区各个居住小区(新村)都改进了围墙,增设了门卫和巡逻人员。事实说明,防范意识加强,管理措施到位,有效地防止了居住区域附近的违法事件,使群众的安全感增加了。

二、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和群众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

    不容否认,仍有少数人在目前的治安环境下感到不安全,特别对车站码头、学校周围、商场等各类公共场所的治安状况不表乐观,认为这些地方治安状况差的分别占到7.7%、5.1%和4.3%。人们认为刑事犯罪是影响公共安全的头等因素,占被调查者的57.3%,其次是交通事故,占22.2%,公共秩序混乱,占19.7%。在问及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在当地的表现程度时,人们对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的认同感仍然最强,认为严重的占38.5%,认为一般的占35.0%,认为不严重的占15.4%。其次是制假贩假、赌博和入室盗窃,认为严重的分别占到被调查者的12.8%、12.0%和9.4%。当问到政法机关对各种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时,37.6%的人认为有力,56.4%的认为不太有力,6.0%的人认为不力。

    与过去相比,人们的安全感虽有所提高,但人们在出行、购物等场合的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公共场合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已成为影响人们安全感的首要因素。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当人们的欲望无法通过合法途径得到满足时,便加剧了他们的相对剥夺感,尤其是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如外来流动人口),感受最为强烈,从而蕴藏着一种反社会的动能,当贫富差距拉大时,犯罪的机率也随之增大。调查发现,社会治安并不是群众关注的最主要社会问题,只有12.8%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最应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对就业失业、社会风气、工资待遇和腐败现象等问题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关心。其中,就业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最高,27.4%的人表示关注,有18.8%的人比较关心社会风气,11.1%的认为工资待遇问题是最令人关注的,10.3%的人对腐败现象深表关注。

    一方面,因为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改善,使许多人改变了对此问题的看法,这是安全感增强的表现。另一方面,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正是贫穷与富裕的交织点,与社会的安定有着内在的联系,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从根本上搞好社会治安,提高公众安全感的有效手段。

三、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法部门工作的评价

被调查者对公安机关工作满意的占33.3%,基本满意的占47.0%,不满意的占11.1%。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表示满意的占32.5%,基本满意的占34.2%,不满意的占6.0%,表示不了解的占27.3%。对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2.7%的人表示不了解;有19.7%的人认为是办事效率不高;12.8%的人认为存在工作推诿或态度生硬;11.1%的人认为存在执法不公现象。

    综上所述,群众对某些公共场合仍感到不够安全,外来流动人口是产生刑事犯罪的主要群体,并认为政法机关应继续加强对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打击力度,被调查者开出药方:39.3%的人呼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28.2%的人认为应增加街头警力,加强巡逻。同时还应注意自身形象,改进工作作风。

    撰稿:李慈弘 核稿:章盘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