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关于对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系是其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对于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基层社区建设,实现了管理关口下沉、服务措施前移,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1、社区服务不断优化。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十个一”功能设施建设,目前达标率近96%,平均用房面积达2000平方米,完成了“行政服务、医疗保障、文化活动、商贸服务、警务治安”五大中心建设,建立了集就业保障、计生服务、居家养老、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步伐,积极探索社区化管理模式,主动向基层延伸卫生、城管、工商、交通、消防等政府管理职能,推动村民自治向自治管理、公共管理和社会化管理转变,逐步实现管理服务城乡对接。根据实际情况,把助学帮困、老年人福利等纳入村级社会事业,让村级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2、社会治安稳定有序。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目标,积极发挥村调委会、治安中心户长、村民小组长等作用,有效疏导社情民意,实行定期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真正做到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强化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预测,加强基层人防技防建设,实现了治安巡防全覆盖。开展基层治安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的整治,有效降低了村(社区)的发案率,增强了群众安全感。通过建设村(社区)集中居宿区、配齐流动人口协管员、建立新市民共进协会和房屋出租协会等措施,加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3、基层民主深入推进。不断创新村务公开形式,将村务公开由传统的公开栏延伸到网络,进一步畅通了民意反映渠道,保障了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去年实现了全市“网上村委会”全覆盖,依托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干部勤廉预警、工程监管四大监管系统,村务直接接受市、镇、群众网络监督,使决策更民主、更科学村级重大事务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均按照“四议两公开”决策、实施。注重调动村民参与意识,通过每年年末向全村每家每户均发放一份村民测评表,让全村村民参与测评,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两委班子队伍的核心作用、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村民小组长的根须作用,把三支队伍打造成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村在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及时民主推选了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充实了最基层管理力量,健全了管理网络,实现管理畅通高效。发动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等五老人员参与村民自治,使五老人员成为了社情民意的收集员、农村政策的宣传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文明新风的倡导员,化解了大量的民事纠纷。

二、我市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

我市基层社会管理工作虽然起步早、措施实、效果好,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

1.管理体制存在薄弱环节。管理责任还不够到位,少数基层领导对基层社会管理意识淡薄,存在推一推、动一动的思想,不能发挥主责牵头作用。管理服务职责还不够明晰,存在管理矛盾、纠纷隐患。管理力度还不够大,少数村(社区)特别是长效措施没有到位。

2.农村矛盾纠纷比较突出。随着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拆迁安置引发的矛盾纠纷尤为突出企业用工不合法,拖欠员工工资,企业破产后补偿不合理引发的纠纷有增无减。环保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农村居民与生产企业之间的环境污染矛盾越来越突出,突发性污染事故处理不好,及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民间一般矛盾纠纷数量不减。

3.基层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侵财型案件居高不下,除盗窃、“两抢”案件外,网络、电信诈骗案有所上升,去年侵财型案件占全市刑事案件的85%。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从命案发生的地域分析,绝大部分案件发生在农村和城乡集合部并以流动人口作案为主。伤害案件呈上升趋势,赌博之风屡禁不止。

4.基层队伍建设有待提高。专业化程度偏低,特别是农村动迁安置社区专职工作者比例偏低。少数社区工作者素质还不够高,管理的责任意识、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年龄结构分化为45岁以上和30岁以下,双方磨合较为吃力。居民小组长、楼道长作用未充分发挥。

三、当前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谈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健全基层组织协同管理。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双强”带头人,坚持德才标准,创新选拔方式,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年龄、资质限制,注重选拔政治引领、服务群众、维护稳定能力强的干部担任村级“一把手”。积极实施“根须培育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小组长、老党员、退养干部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党员中心户”、流动党员红色驿站等先锋阵地,构筑基层一线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红色堡垒”。二要发挥基层综治组织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做精社区警务室,全面推行一般警务室实行“一室一警”,重点警务室实行“一室两警”或“一室多警”的工作模式,全面落实社区民警进村(社区)“两委”班子,配齐配强民警村官。进一步做优巡回检察室,建立镇级巡回检察联络站,健全镇、村巡回检察联络员和信息员两支队伍,广泛开展各类送法下乡活动,定期宣传检察工作。进一步做强驻村法官工作室,在永联村开展试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驻村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提供及时免费法律咨询、强化农村纠纷诉前调解、保障村级经济稳健发展、开展涉农纠纷巡回审判、健全矛盾纠纷事前预防五大职能作用,开辟法院工作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三是发挥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和村(社区)志愿者参与村(社区)服务,主动为他们开展服务和活动提供帮助;指导和监督村(社区)内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大力培育村(社区)社会组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大力发展服务类、生活类、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社会工作者队伍,提升他们的社会服务水平。

二、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一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大量问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单纯就社会管理抓社会管理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把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摆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统筹农村资源配置,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观念,加快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强化政策扶持,增强集体经济带头作用。二是加强基层人文建设。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市民学校等平台,加强城乡社区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优秀法制电影进社区”等社区文体服务,通过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形成共同遵循的规则、伦理道德、规范以及普及法治,使社区的认同感、安全感和凝聚力得到提高。三是优化社区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各项社区管理服务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使社区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推广住宅小区物联网技术,加快开放式小区封闭步伐,新建小区做到物业管理、技防、封闭式管理三跟进。完善重点群体服务体制,针对老年人、幼儿等社区重点群体,加快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早教服务;针对流动人口社区特殊群体,严格落实积分制管理、两个协会建设、居住证制度、协管员队伍建设等工作方法和措施,提升社区流动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

三、推行政社互动工作机制,增强基层社会发展新活力。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做好行政管理权力梳理工作,明确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政府工作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将行政管理权力下放给下级部门实施扁平化管理。将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事务性、辅助性、公益性职能转移、授权或委托给社会组织实行自律管理,实现社区的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主管理。二是实行委托购买服务。对需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办理的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事项,要通过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由政府购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建立起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并按照“费随事转”原则落实项目经费。三是转变考核评比方式。减少和规范对社区的各项考核评比,确需要保留的考核项目归并到“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中。要改变原先政府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单项考核,建立社区考核双向评估方式。政府履约情况要接受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评议和评价,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效果要接受公众的满意度调查。这样既评估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职情况,又评估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情况。

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方法,全面推行基层管理新模式。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原则,将管辖地域分成若干网格状单元,对每一网格实施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在现有村、社区基础上,本着规模适中、不交叉不遗漏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每200300户或300500人的标准划分1个网格,每个网格招录1名网格管理员,每人负责1个网格,综合履行网格内信息采录、社会治安、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职责,对区域的“人、房、事、物、组织”基本要素等情况全摸清、全掌握、全反映。二是落实组团式服务。全面整合基层各类公共服务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组建一专多能的基层服务团队,打破条条管理、条块分割状况,提高社区服务效率。通过规范管理服务流程,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对网格内的社区居民实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三是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整合“12345”便民服务、“网上村委会”等信息平台以及公安、新市民、城管、工商、计生、人社、司法、房管等相关部门信息,建立以“三库四系统”为基础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三库四系统”即为:人口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人口基础信息系统、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绩效考核系统)实现市、镇、社区三级联网互通,为及时准确掌握社会动态、推进服务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奠定坚实的信息支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