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拓展国际文化交流 培育新兴产业-----《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读后感

拓展国际文化交流  培育新兴产业

《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读后感

张家港市外事办     徐丽花

 

张家港1962年建县,到今年正好建县50周年。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要从九十年代算起,至今不过短短20年的时间。但是,因为地处长江三角洲以及临江的地理优势,使得张家港港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港口和商品集散地。近年来,张家港作为开放城市之一,随着国际资本的介入,进出口贸易量剧增,航运、贸易港口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其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列全国前列,对外开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跃升。全市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市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全面小康迈进。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张家港市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也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参与国际事务,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出境旅游就是生动的证明,目前全市每年出国境人数达2万人次。全市每年组织中学生对外交流的名额竞争激烈。

张家港市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加速现代化、国际化的过程,也是国际交流不断壮大、国际交流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此背景下,张家港市先后与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美国、韩国、德国等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国际间交往不断深入。交往模式也从最初的官方交流逐步走向经济、教育的交流,目前,正向文化交流领域迈进,韩国和日本友城率先提出了开展文化交流的要求,日本于2004年派团来我市演出,韩国于2010年派表演团参加我市经贸周活动。此后,两地不断提出要我市派演出团赴韩交流的愿望。

当今世界,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不仅能给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会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起飞的重要发动机和助推器。法国社会学家佛雷德里克·马特尔用5年时间走访了全球150个城市,足迹遍及全球30个国家,对五大洲的电影、音乐、娱乐、媒体等行业领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访了1250位产业领袖和文化精英,撰写出《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以下简称《主流》),剖析了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全球文化的影响。他认为,尽管美国也许会丧失金融与政治领域的影响力,然而它却通过文化、传媒以及技术的出口获得了重要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体系。

张家港市每年常住境外人员有2000人,港口境外船员来往每年近5万人次,繁忙的商贸往来,带来了不同文化的消费需求,需要文化市场的兴起。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张家港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文化设施方面,建造了文化中心、影城、博物馆图书馆等许多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遍及全市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文化建设方面,树立了长江文化流域文化品牌和农村文化交流品牌,大大增强了城市的文化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快文化的发展,推动与经济相匹配的国际文化交流,已成为中外友人共同的需求。

国际文化交流不仅可以丰富港城人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亦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文化交流而创造的产值将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定份额。这些效益包括文化产业及相关的产业链共同创造的价值、经由文化中介而形成的增值以及与各类文化活动相关的旅游收益。

当前,从文化国际交流的现实性来分析,我市文化国际交流尚存在瓶颈。一是在交流环境方面,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还有待培养,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产品消费机制。二是主题文化产品不够突出。能带出国外的文化产品以及市内能长期展演并吸引外国人或本国市民参与的文化品牌项目不多。文化产业除了现场演出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演出带动观光、展览、零售等其他相关产业,形成由产业链接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在全市加大旅游推广的同时,不能不重视文化品牌的培养。三是文化产业缺乏交流人才。在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中,文化经纪人才是文化交流活动中的活跃主体,要求很高,既要懂文化,又要懂经营,还要有良好的外语基础,能担当谈判的高手;既了解国内文化市场,又熟悉国外文化贸易法律;既能深挖文艺原创的潜力,又能敏锐洞察文化市场的走势等。

张家港市文化国际交流要走向世界,当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铸造名牌产品,进行延伸开发

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有核心竞争力、易于输出的强势文化产业和拳头产品,如媒体、动漫系列产品、高科技电影、歌舞剧、杂技等,通过建立重奖制度,扶植鼓励、培植一批有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在品牌初步形成后,注重对其进行后续开发,建立产业链接,并不断加以宣传、指认,扩大影响。

二、 打通交流渠道,拓展交流市场空间,构建面向世界的开放式交流平台

文化交流初期由政府进行推动,逐步形成具有社会整体影响力和集中效应的文化交流空间,为各种文化交流主体牵线搭桥,促进文化交流活动,成熟后交由民间运行。民间交流是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机构和中介组织,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挖掘、包装、推销,完成从收集信息到提供贸易服务的全过程,发挥在交流中应有的作用。

三、培养文化交流活动外向型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

根据当前文化产业领域外向型人才的急需和短缺状况,应加快形成合理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文化领域人才的引进。或与院校合作,加快人才的定向培养、输送。同时,采取多种社会教育和培养模式,鼓励那些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经营者继续深造,选拔第一线有培养前途的尖子到国外参加学习、培训,并经受实战演练。通过培养、引进等多种途径,汇聚起国内外一流的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群体。

“ 一场全球文化战争正硝烟四起,虽无人为此牺牲,却无人幸免。弗雷德里克·马特尔指出,谁抓住机遇,谁引领潮流。保持自已的文化,参与世界交流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形成自已的特色和核心品牌,是当下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