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树立环境道德意识 坚守环境道德底线 ——读《守望道德的天空》有感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始终离不开自然环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人口数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使用的劳动工具也比较简单,主要依靠打磨的石器捕捉猎物,获取食物,在面对神秘的大自然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敬畏之情,并且感谢大自然赐予他们一切生活资料。那时所谓的环境问题也不过是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和人们因愚昧无知而乱砍滥伐所造成的生活资料的匮乏。

 然而,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学会了培育植物并且开始驯化动物,此时人类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由于改造自然环境可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人们渐渐地由原来的敬畏自然转变为改造自然,于是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就显现出来,比如: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肆意破坏草原造成的土地沙漠化程度加剧,以及肆意捕杀野生动物造成的珍稀物种的灭绝。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为了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人类开始大量开采自然资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度日益加深,从而形成了资源严重浪费环境严重破坏生态严重失衡的局面。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环境高风险时期,各种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十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展规模、损害后果、污染类型等都日趋扩大,出现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太湖、巢湖、滇池蓝藻危机,渤海蓬莱油田溢油事故等一大批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给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行为不仅危害了自然环境,而且危及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使人类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于是环境问题也就被提升到道德的高度。

如何认识环境道德呢?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环境道德规范的核心主要是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环境道德观念要求遵守两条环境道德原则:平等、互爱。即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每一个成员都应保护生存环境,保证地球上所有成员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共同物质基础,一个地区一家企业乃至一个人如果只图眼前局部的经济利益,只图个人的某些方便而不注重环境保护,尽管只是单方面的行为,但集中起来就会增大对环境的破坏力,损害环境有限的承载能力,制约可持续发展。

环境道德是企业或个人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环境道德要求企业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树立新的行为准则。企业和个人在经营和社会生活中要摒弃重利轻义的义利观,树立以义取利,义利并重的义利观。在谋取自己利益的同时要考虑他人关系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在追求企业效率的同时要多考虑经济行为的实际影响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在追求家庭和个人生活质量的同时,要顾及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利益。从环境道德角度讲,企业不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个人倡导低碳绿色生活,节约资源能源,公共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企业的环境道德建设始终是环境道德体系建设的主体,一方面任何企业都存在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能,而污染治理又需要成本甚至是高成本,这就导致环保执法刚性不足手段不硬,企业这种逐利的本能在急欲摆脱贫困的背景下得到了放大,企业粗放经营和肆意排污将环境成本社会化,让公众和企业周边居民忍受和承担污染,这就缺乏起码的环境道德责任。

另一方面企业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主体,控制污染必须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最熟悉生产工艺,最明白自身环保的软肋在哪里?什么地方存在大的环境隐患?采用什么方法最能解决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监管和执法中,一方面强调企业的环保责任,同时也要注意调动企业实施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要充分肯定和维护企业的环境道德,倡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觉承担环境责任。

公民的环保素质高低,是社会组织环保素质的基础,公民的环境道德能通过消费关系直接的影响或匡正一些企业的环境道德,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旦企业的某些认识偏离了公民的道德和社会企盼,那么公民完全可以通过消费的形式通过市场行为的方式予以惩罚。 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果不能正视其责任,而一味地钻在钱眼里,那么也必将得不到社会大众和消费者信赖也就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要将环境道德观付诸实践,环境道德教育是一个首要和必要的有效途径。

第一,更新道德价值观。道德对象从人与人扩展到人与自然,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大大拓展了传统价值观的内涵。首先要向人们揭示自然的内在价值,使人们能够将自然视为人类的伙伴。其次引导当代人要自觉维下一代的发展权利,学会正确处理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在平等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加强生态保护意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支持。人们应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为友;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有可能正确利用规律,满足人类自身需求,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第三,建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念。正如巴巴拉·沃德和雷纳·杜博斯指出的:“对消费的喜新厌旧成风,无限制的使用能量,我们的前途只能是生态系统的灾难。”在消费中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应作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