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读《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

 

最近励志类的书看的很多,其实我在读这类书籍时,从来没有奢望过能达到象各类励志书的广告词上所宣称的那种“一本书改变你的一生”的效果,坦率地说,我并不相信人的一生真的会因为一本书而做出多大的改变,至少我不会。但这并不代表励志类书籍就没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对我来说,读这类书籍时更多的启发在于通过书中的提示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用一种更有实际意义的方式去思考。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比如缺乏安全感、缺乏勇气、缺乏热情、患得患失、渴望成功,却又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这些固定的思维方式,在我们脑海中处于相当强势的地位,它们驾驭我们,操纵我们,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剥夺我们的热情和希望,让我们在碌碌无为的平庸状态中变得心安理得,在浑浑噩噩的麻木生活中变得浑然不觉……
  这可怕的固有思维模式,就象建在我们头脑中的一堵墙,严严实实地挡在了我们寻找幸福,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你甚至会认为,我这样的人或许就应该这样活,因为这就是我的性格,我的命运。我相信,抱持这种宿命论观点的绝对不只我一个人。
  然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转变,书中提出的有些观点,甚至完全改变了我对幸福的理解,并为我开启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比如“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没有爱你也能一个人好好地活下去”,“缺乏兴趣只是因为无法承担失败的后果”,“尝试总是冒险的,但不尝试却是最大的冒险”,“不要在父母的剧本里上演自己的悲剧”……最最有意思的,应该是关于“受害者天堂”那部分的描写,作者古典用嘲讽挪谕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那些消极对待失败及变化,总以“受害者”自居并将责任推卸至他人身上的人们内心扭曲自怜的心态,他试图以一种极具理解力的文字进入“受害者天堂”,感受那些所谓受害者的心理变化趋势,那是一个习惯分享和发泄的地方,然而,也是梦想开始破灭,自我心理盲目膨胀的地方。在古典辛辣的描述中,我们惊觉习惯、麻木以及无所作为的可恨和可怕,并且在鲜明的对比中,坚决地走出这个虚幻的天堂,勇敢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从这本书中,我们知道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比如何评价不公平更为重要;我们知道了对父母的逆来顺受,其实只不过是对自己和家庭的一场漫长得没有终点的伤害,只有我们真正找寻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才能带给父母真正的幸福;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里不仅存在一个“自我系统”,还有一个潜在的“社会系统”,在左右自己对幸福的满足程度以及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程度;我们知道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不一定是最为昂贵的东西,而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书中在讲到“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的时候,我真想大喊一声,这个道理我也明白,而且是刚觉悟不久。我们不是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是没有理想和方向,我们是在心里给自己的目标打上了一个大大的叉号,把它毙掉了,然后悲哀的认为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顾影自怜的怨天怨地,你真的用心去想过你的梦想吗?或许它现在看来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但是你有没有尝试着把它变得实际一点点?比如,你的梦想是做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目前看来希望不大是不是?但你有没有尝试把这个飘在天上的梦想落实在地上?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我现在上不了天,可是我热爱梦想,我可以幻想一下如果我可以上天,我能够做什么,然后把这些想法都记录下来,在天涯开个账户,一篇一篇的连载下去。知道《诛仙》是怎么写成的吧,或许下一个写《太空环宇记》的就是你呢。或许你不喜欢写文字,那么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总可以搜索到飞船上天的信息吧,时时刻刻关注,日积月累的研究,说不定你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设备让很多跟你一样热爱上天却不得的同人过把瘾?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觉得对某样东西感兴趣就不要给自己找退缩的理由,如果你只是想到这件事给你带来的烦恼,那你就只是叶公好龙,徒慕其表而已。
  再就是“开始爱好者”,就是什么东西都是浅尝辄止,觉得自己对运动感兴趣,练了几天长跑嫌累,改练羽毛球,过了几天又觉得瑜伽时尚,再过几天可能又跑去健身了,那你到底会什么呢?门门不入门,什么都不是。我反思一下自己,我还是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开始爱好者,刚开始想去做公关,按着公共关系的书一阵死看,觉得自己不适合交际,换成看时尚杂志,觉得娱乐圈太浮躁,改成学韩语,练了没几天又跑去考计算机,折腾了一年下来,我研一总结的时候发现我什么都不会,心里一阵空虚发毛,这怪谁?怪自己没有定力,坚持不住。我们总是把自己扮成受害者,一遍遍的讨伐这个社会太乱太浮躁,可是我们能不能自己先沉静下来看本书?想想我们上大学到今天读了几本书?到现在还记得大体内容的有几本?可以活学活用的有几本?所以现在行动起来还不晚,多看书沉淀自己的脾性,发现值得奋斗的机遇就好好努力,改掉开始爱好者毛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学习。
  最让我震撼的是“等死模式”。等死模式是这指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为的怪圈。说简单一点就是,你越是不想动,你就越不动,你为此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比如说早晨起床,你预计是7点起,可是7点闹钟响过后,你还想睡会懒觉,翻个身再眯一会,结果等你起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北京时间8点整了。这是我的亲身体验,本来计划的好好的,8点看什么书,9点做什么,10点干什么,结果就因为我一拖拉,整个计划都拖后,连带着自己一肚子火,如果这时候再来点突发事件,估计我都能噌的一声跳起来,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早上拖拉。这个等死模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的,它的危害也是大大的,所以要想麻利的行动,就要坚决跟等死做斗争。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思路很大胆,内容很震撼,读后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事业的成功,还包括如何寻求内心真正的平静和幸福。在成功的道路上,你需要的或许是勇气,胆识,取舍,努力。而在幸福的道路上,你需要的却是满足,珍惜,智慧,慈爱。  
这本书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在阅读时使得书的内容更为生动。另外,非常惊喜的是书中提到幸福时引用了我很喜欢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父亲陪着儿子在厕所中度过的那个晚上,父亲对儿子说的话: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而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