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读《中国现代化历程》有感

 

读《中国现代化历程》有感
市住建局 陆满新
 
读完《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感觉内容似乎很多,读后感受颇深。纵观各种现代化理论,从各自的学科范畴出发,有不尽相同的解释。在社会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的变革过程,也就是欠发达社会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征的过程;在经济学家看来,现代化就是经济由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社会消费由低级向高级上升的过程;在政治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传统政体向现代政体的转变过程、政权的合理集中化和科层化(制度化)的过程;在历史学家看来,现代化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在人类文化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促使社会、文化和个人各自获得科学知识,并把它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过程。
读后的感受先从题目说起,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我觉得现代化应该更多点笔墨。我个人认为,尽管现在有些早期的现代化国家出现了某些问题,但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现代化潮流已经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同时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似乎并没有完全的解放。因此,我对现代化的理解是非常谨慎的。现代化的潮流使人们过分的依赖了这一路径,尤其是当前的经济发展似乎付出了过多的环境代价;当前的政治改革中权力阶层似乎与平民阶层站在了各自的利益对立面。当人们把现代化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潮流和发展规律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证明自己所建立的这一路径依赖是有问题的时候,还能否全身而退?我的观点是,既然作为一种历史的发展潮流无法避免,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必须明白,在从传统社会想现代社会转型的时候,可以采取不同的进路达至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
     各派现代化理论还给现代化社会开出了许多具体特征,综合起来大致有:(1)经济方面:工业化、发达的市场和货币经济、高额的群众消费、严密的劳动分工;(2)政治方面:以民族和国家代替宗教和种族控制、普遍的法制、公民权、有代表性的政府、能胜任的行政机关;(3)社会方面:众多的社会和利益集团、社会规模的扩大、都市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社会精英、人口控制;(4)文化方面:大众传媒工具功用的扩大、活跃的知识界、文化的世俗化。
      在西方学术界,一些现代化修正论认为,传统性与现代性并不是两个对立物,传统的东西也会通过吸收现代的性的某些成分而获得新的生命力,问题并不是去消灭传统,而是借助它们来实现社会动员和整合,从而最终实现现代化。因此,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一在于善于引进和消化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并促进本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二在于对本国的传统因素和外来的现代因素进行双向改造,使之合理结合,逐渐过渡,以避免双方过分激烈的冲突而引起过多的社会动荡;三在于建立有强烈现代化意识的统一而有能力的国家政权,以利于发展战略的制定、贯彻和有限资源的充分运用,是现代化建设快速的发展。其实我个人认为,当我们思考现代化这一潮流时,不仅要思考其一般性,还要思考其特殊性。现代化绝不是被西方同质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加速自身的现代化,同时也要保留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我们要以传统文化中的合理精神来规约现代化的进程,以道德为中国的现代化树立一道精神的坐标,解决西方早期现代化下的理性直觉所导致的野蛮化问题。应该说,中国传统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是一种现实,如何以一种合理的制度保障社会、文化经济乃至政治利益公正合理的分配,我们的探索还是不够的。
改革开放30年,张家港在现代化建设之路上不断摸索,2012年又提出决战现代化的响亮口号,市委市政府也确实在民生普惠、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管理、城乡一体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特色之路,但要建成群众满意、人民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仍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