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回首历史 展望未来

 

回首历史 展望未来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有感
市城管执法大队 徐洪兴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北京大学韩毓海教授撰写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一书,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他说:“研究中国历史,上要看货币财政,下要看基层组织,同时更要能以世界大势之变迁、联系和互动为背景去展开思考,如此,方能有所收获。”可谓独具慧眼。作者把五百年来的中国置于世界格局,从贸易和资本扩张的角度解析国家财政能力的变化,揭示出了国力兴衰的规律,同时也让我们从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更深远的历史角度重新认识和复读了自己的祖国。使我们通过这本书中,从三维立体的角度审视这些年的人类历史。
一是时间上的纵贯线。《五百年来谁著史》从时间上的这五百年,正是世界历史发展最为迅猛,对当下影响最为深刻的时间段,这其实是一个类似于技术、信息所遵循的一种传播的曲线模式,简单的说来,就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先会经历一个漫长的低效的传播过程,这个时候,技术发展十分缓慢,人类的生活基本上看似一成不变,而当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会出现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的过程,从一个缓慢的增长曲线变为指数级的增长趋势,从慢慢积累,到突然爆发,这正是1500年之后人类社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截取这段时间来看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二是空间上的放眼世界,让我们看到这五百年来,中国经济、文化是如何从的辉煌昌盛逐步走向衰落,西方国家又是靠什么一步步崛起的。谈这个问题具有深刻的意义,让我们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是鸦片战争惨败的积弊,如果从经济贸易和GDP来看,明清两朝在当时属于强国。通过韩毓海教授的分析,我们逐渐理清了头绪,正是由于五百年来我们固守陆路,不积极从事海洋的探索,造成了思想上的闭关自守和军事上的落后,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一直以来依赖的朝贡体系逐渐没落,在明朝又开始了通过大规模引进白银来解决内部资金短缺问题,从而放任内部的币制混乱、税制混乱不加治理,放弃自主的货币财政制度建设,而将金融命脉委之于外国…造成了日后的积重难返,衰落、挨打在所难免。
三是从深度上分析,韩教授认为:最简捷地解释这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实际上就在于“国家能力”这一点上。在西方现代兴衰的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从根本上说是现代民族国家这种组织形式的奠定,最初就是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银行家们投资于国家间的战争,最终则是金融家通过攫取“世界货币”的发钞权,而让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为他们的投资冒险埋单和作担保这种军事-金融-国家相结合的特殊组织形式,才是西方世界近代兴起的关键。该书在研究历史的角度,上分析货币财政,下看基层组织,又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展开分析。在中国再度崛起,至少是经济上崛起的今天,对如何反思我们的弊端,如何梳理、提炼和整合优秀的文化,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感悟之一:惊叹于作者独特的历史见解论证中国的兴衰发展史。为什么在历史上一直非常遥遥领先的中国,从1840年开始却坠入了屈辱苦难的深渊,百姓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的史实,揭示了一个真正的原因,那就是“500年来中华民族衰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货币金融上受制于西方垄断。”由于中国明清两朝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的货币金融体系,而且在银储备非常短缺的情况下确立了银本位制,从而将国家的金融经济命脉拱手交给了外国资本主义。所以,这个表面上繁荣的庞大帝国,经不起1840年的轻轻一击,从此开始了分崩离析的命运。
感悟之二:作者用全新的角度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在揭示近代中国衰败原因的同时,本书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肇始于中国革命以建立基层组织的方式,极大提高了社会组织能力和国家效率,然后,国家才能把社会剩余资本有组织地投资于长期发展方面,如此才有合格的国家财政,在此基础上方有国家发行货币的主权。而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战争及其胜利,更是实实在在地打出了一片地缘政治的新格局。这种社会革命与民族革命之密切结合,靠的是无数革命前辈流血牺牲、艰苦奋斗,如此才谈得上今天的“伟大复兴”,而至于是否采用资本主义这服灵丹妙药来谋发展,那完全也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组织强大均衡、是否有利于国家能力持续增长,是否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而定,这充其量是末而不是本,是术而不是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际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昭示的乃是完全不同的真理,中国的复兴走的乃是完全不同的道路,而这个真理、这个道路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经为历史所证实。
     感悟之三:作者用世界的、发展的眼光推崇中国的“大同思想”。五百年来谁著史?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公元1500年到现在,主导世界价值标准的恰恰是西方列强,而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的中华民族,如今却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拼命”地屈就西方确立的贸易标准、人权标准、全球化标准。而西方为什么能够取得标准的制定权?依靠的就是资本主义的血腥掠夺与侵略。作者在无情揭露这一事实的同时,以优美的文笔赞美中华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广博的包容力。作者“隐晦”地预示:未来能够主导世界价值标准的,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
韩毓海教授通过这本书不仅向我们揭示了诸多的历史真相,而且他以自己的观点和著书的行动,告诉我们,“在中华文明中,究竟是作一个‘大人’还是‘小人’,并不是由权势、地位和财富来决定的,更不是由性别和族裔来决定的,而是由胸怀、担当和视野来决定的。与欧洲文明不同,在中国的宇宙观和社会观中,‘自我’从来不是孤立的。因为‘己’的上面有家,家的上面有国,国之上而有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就是超越小我而达致大我的社会进化之道,这就是摒弃自私自利之心的成人之道,以此感召中国人去追求作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对人民有利的人。”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它也指示着现在,昭示着未来。 读完此书,我倍感民族自豪感。我们有着如此伟大的先人,继承着如此博大精深的文明,秉承着父辈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今天,我想无论自己处于什么微小的岗位,从事什么职业,我都应该有理由有责任,坚定信念、踏实工作,和身边的同事们一起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让中华民族再次闪耀东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