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提问2012》读后感

从《提问2010》到《提问2011》,从《提问G20》到《提问“十二五”》,再到今天的《提问2012》,在于图书馆同名的电视栏目中,央视财经频道、浙报集团和红旗出版社,以提问的姿态,从百姓的立场出发,不断探寻解读这我们时代的新问题、真问题,引发了千万网民的参与热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就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科学如此,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这本书中既有农民对农业发展、农村改革与农民增收的提问,也有城镇居民对上学难、房价高、物价贵的忧虑;既有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透视,也有对未来5年“包容性增长”的热切向往,不仅展示了“反应明清、传达名义、汇聚民之、献策民生”的提问力量,也有效地推动着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通过百姓的提问帮助政府找到为人民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均GDP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国家的发展站到了新的高度,百姓的期望也不断提高,同时国家的实力也不不断增强,可能且应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黄金发展期往往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种种民生问题,如日益分化的贫富差距,愈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饱受争议的教育公平,拥堵不堪的交通问题等都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阶段。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经济成果要分享给民众,要让百姓真正体验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改善。
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将其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从国家层面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党的十六大以来,一项项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被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甚至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传递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我们也突出感受到,党和政府工作的一大亮点是,将与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提出了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时指出,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我们可以看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集中解决各类民生问题,让全体人民更多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党和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书中谈到了关于民生的很多问题,如: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交通、医疗、教育、户籍等等。2012年已经过了大半,现在读这本书,可以发现,对于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书中很多回答和预想都实现了,比如股指期货的推出,比如2010年的房地产政策调控,比如养老保险异地转接的试点……国家一直在努力,并且很多政策都是配套的,比如现在倡导的低碳经济,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层面从民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推行新能源汽车、用银行信贷手段支持低碳经济、梯级电费价格等。我们还看到,国家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上所做的努力。
现阶段问题还很多,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政府正在努力的改善民生,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一直把民生的疾苦放在心上。我认为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二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三是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四是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政治成果的机制。五是要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六是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这本书用提问的方式打开了老百姓心中的问号,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展望并预测了2012年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这个艰巨的任务既具有挑战性,更具有服务人民、造福百姓的神圣价值。重要经济工作会议后,百姓对于2012年的句法和问号华为我们追寻、探索的巨大动力。这些提问聚焦了百姓的民意,让我们能更加了解到百姓的生存现状;这些提问汇集了专家的智慧,在归纳、梳理百姓疑惑的基础上,采访了有关专家对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解释,解除了百姓的一些误解和疑惑;这些问题也推动了政府的决策,成为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让政府能更好的倾听民意,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一本书,实现了百姓需求与中央精神的有效对接,也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民意参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能否找到问题的根源要害,善于发大会“提问”的力量,直接检验着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检验着一级组织的群众路线和执政水平。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发现问题,我们的提问才能更加有力,国家的发展才会更加“给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