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从《道德经》中感悟管理智慧

 

从《道德经》中感悟管理智慧
市城管局副局长  张 辉
 
老子,众所周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同时他的代表作《道德经》也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道德经》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为客观自然规律,更是以朴素的辨证法而闻名成为经典。除了在哲学方面的成就,老子的学说在管理学术等方面上也使我们当代人有所学习和借鉴。通过我对《领导者36项修炼》一书的阅读,让我进一步理解了道德经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从《道德经》这部经典中体会到所蕴含的管理智慧,为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方向与途径。
该书主要从心态篇、思维篇、境界篇、道德篇、智慧篇、管理篇等方面展开,从多维角度对《道德经》进行分析。我通过阅读这些文字,谈谈我从《道德经》里感悟到的管理智慧及一些浅显的看法:
    首先,我想结合老子的几个理论谈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问题。老子把管理者境界分为四个等级:最高境界是员工好像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最高明的管理者,这恰恰表明了管理者艺术的出神入化。老子教导管理者要“为无为,行不言之教”,当然这里也需对老子的“无为而治”进行一些解析,老子所指的“无为”在现代意义上而言,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勉强作为,是应该让事物沿正确的方向自然生长,在管理中管理者自然也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应该善于思考和谋划,引导员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较高明的管理者,是员工亲近而赞颂他,这样的管理者为了员工确实做了许多好事,让员工感到他的倒悬之苦,这种境界也正是现在许多管理者能达到的;再次是三等管理者,员工害怕他,望而生畏,他就如一只猛虎,百兽之王,这种老虎式的管理者靠的便是生杀予夺的权力,使员工们听令于他;最糟糕的便是四等管理者,员工瞧不起他甚至侮辱他。由此可见,不同模式的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办事方式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定将铸造出一个不同发展空间和模式的单位。书中也多次谈到了作为一个管理者该如何对待他的员工。老子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译为圣人没有自己的意愿,而是把百姓的意愿作为自己的意愿。与此相同,作为一个管理者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从员工的意愿出发处理事情。的确,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以爱为纽带,将单位里的每一成员都看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尊重其人格,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
   另外,书中也论述了一些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质,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认为,水质朴纯净,少私欲寡,宁静顺和,从善如流,矜而不贪,虚怀若谷。而管理者做好的榜样就便是水,居处停留要懂得地利,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要有深度广度,做事要存仁爱之心,言语要说诚信之语,组织或者国家都需要善于调理,做事情要懂得怎样运用自己的能力,行动要知道时节的安排。也就是说,一切都有自然的规律,不需要刻意去争执什么。因为不做无益的争执,所以才不会过度失节,也就没有什么祸患及身。若是从管理的角度看,管理者要站在善的高度,心胸保持宽广、沉静而不浮躁,待人接物体现真诚与仁爱,言语行事恪守信用,为政廉洁,处事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行动能够抓住机遇,把握时机,这也就是所谓的“居善地,心善渊”。
《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重要,但知人要在“自知者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知人者智”。因此,我认为,用人的前提是知人,唯有知人,才能明智用人。要自知,必须“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即有自知之明,无固执之弊;有自爱之心,无居功之傲。只有这样的人,才堪称伯乐,才能完成识人的重任;不去标榜那些争名夺利的“贤者”,免得助长人们争夺功名的恶习。知人要按照这样的观点,才能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在关于什么是人才的问题上,老子提出了“善救人”的观点。“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这就是说,一个好的领导者,善于发现被用者的长处和优点,这样世上就没有遭遗弃的废人。
最后再谈谈智愚理论。不论是智还是愚,我们都要表现得适当,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当然,管理也需要智慧,智慧能造就优良的管理,管理者要善于集思广益,善于融智。同时这里也涉及了刚柔理论,很多时候柔弱胜刚强。智慧是无形的东西,强力是有形的东西。表面上智慧是“弱”,力量是“强”,但是智慧胜于强力。老子一贯提倡斗智不斗勇,以智取胜,柔弱胜刚强。刘邦在秦朝末年的楚汉相争中曾提出“斗智不斗力”的原则,从而使自己的队伍不断壮大,最终战胜了虽然强大却只知以力取胜的项羽。在商战中搏杀,凭的是灵活的头脑。老子又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由此可见,老子又将智慧提升了一定的境界,他告诉我们,聪明的人应该善于把道的认识即知识应用于实践。领导者要有人格魅力,要善于协调内部关系,拥有让自己的下属有归属感的管理能力,能够凝聚下属的向心力;要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共同为单位的成长出谋划策,提高整体效率和效益。
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每一个领导者的管理哲学,其内涵是为政之“道”,为官之“德”。他不仅告诉我们要做正确的事,而且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做事,如“道法自然”的不灭定律,“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智慧,“柔弱胜刚强”的处事之道,“上善若水”的境界追求,“少私寡欲”的平和心态,“知足不辱”的行为原则等等。希望我们在工作上都能时时刻刻运用老子的《道德经》中的这些大智慧,通过自身心智的修炼,让我们的管理境界得到不断的提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