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转型期的必修课

 

读书于我是精神上的“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书籍让时间的“边角料”化零为整,演化成了理论的积淀、思想的丰盈和心灵的富足。一直很庆幸工作生活在张家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文明城市,能有一年一度的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给予自己学习上的鞭策和支持。
今年是我市在全省第一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之年,于是,在阅读之余不免多了一份思考。恰在一些问题不思其解之际,经同事推荐,《自由在高处》这本书走上了案头,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深度的启迪。正如新浪读书对此书的颁奖词所言:“以社会热点新闻为圆心,以常识为半径,作者为这个不规则的社会,勾勒出一个个规则的圆圈。”全书读罢,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在书中,作者熊培云围绕“自由”这一古老而复杂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掩卷沉思,回放文字,感觉像是上了五堂转型期的必修课。
必修课一:珍惜感恩,悟生活之必要。
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这本书的作者却说:“不自由,仍可活。”因为生活!“生活偶尔走失,从未离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生活,可以让战争走开,可以让帝国坍塌。历史最真实的面貌是,所有帝国终究灰飞烟灭,只有生活永远细水长流。由此我想起了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名名言:“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加高远。”生活赋予我们的意义足以大于了生活本身。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心怀珍惜与感恩,就会手握快乐与幸福。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作者以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台词列入了序言和页首。以我的理解,这种自由来源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价值的渴求,来源于对自我的认同和对世界的客观认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让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希望,更高的期待,更远的追求,但也有很多人因此把自己的心灵带进了“骑驴找驴”的怪圈。其实很多时候往往自己寻找的并一定是自己缺失的,而是自己拥有而不自知的。书中的很多事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生活、完成自我的心路之门。
必修课二:创新突破,扬自由之思想。
《自由在高处》一书中提到的一道智力题让人印象深刻:101-102=1,怎样在挪动一个数字的情况下,让等式成立?答案是把2作为10的上标,即102 。实际上,但从脑筋急转弯来说,做不出这道题并不能证明水平不行,这道题只是用来说明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式的重要性。但从现实意义来说,却说明了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千方百计地解决好问题,创新突破很重要。
身处转型期,各种思潮激荡,各种问题凸现,各种矛盾产生,各种变化潜伏,一切都在呼唤着改革与创新。当下,一些人总是抱怨这是个令人感到不自由,个人价值无法实现的时代。不可否认,这些人都曾经有改变社会的热情,但许多大胆的念头先被自己打消了,许多大胆的行为先被自己扼杀了,他们为自己戴上了许多枷锁,这些枷锁让他们认为自己的自由被社会限制了。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学会“自我逮捕”的人还会逮捕其他人,以善良和友好的口吻劝诫他人,告诉他们不要胆大妄为。所以,一个人无论有多大地热情,多高的能力,都会被加以限制,他的自由也被别人戴上了枷锁。
其实,推动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和责任心。正如十八大报告中说述:“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每个人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一个浪花,激起进步的浪潮和变革的力量,闪出智慧的光芒和前进的力量。
必修课三:立足现实,存宽容之精神。
读《自由在高处》就仿佛在和一个老朋友对话,所谈论的话题也正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诸如“新闻”“CPI”等等,通过和书本的对话你会发现一个新的社会,一个另外的事实的真相——无疑一个美丽新世界是让人憧憬和向往的,而如何到达这一美丽新世界?书中给了答案。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争取未得到的自由固然需要,但盘活已有的自由同样重要。身处转型期的中国人,面临着心灵与头脑的冲突,在“半盘西化”的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时,人们渐渐远离了心灵生活,压制了内心的声音。读读这本《自由在高处》吧,它会让人更加内省而不是抱怨,让人思考而不是愤恨,让人感动而不是冲动。
面对社会,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独立、宽容的态度。我们不应像诗人一样激愤、小说家一样尖锐,更无需苛求艺术家式的完美。带着一份淡然脱俗的清雅、平静睿智的幽默、君子无忧的心境,对外部世界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特的看法,内在对自己有明智的权衡、得当的选择,你便始终是一个自由的、独立的、能够源源不断释放价值、给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带来养份的人。
必修课四:积极进取,持乐观之态度。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大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自由度,但是个体的内心也有一个小环境,它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只要对生命有积极的体悟,对世界有客观的理解,都可以让你获得足够的独立和自由。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身份让我们不自由,名字让我们不自由,制度让我们不自由……但真正让我们不自由的是我们迷失的内心,是我们只知道协调自己与周遭的关系,而忘了更要让自己的人生走向高地,走上世界的屋顶,尤其要走上肖申克监狱的屋顶”。光明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闪亮的星辰。因此,即使是曾经一度使我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磨难,也不会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它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思想、人格更加成熟。因此,当困难与挫折到来时,应平静地面对、乐观地处理。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必修课五:合作包融,尚人文之关怀。
世界可以因你而精彩,可以因你而不同,但不以你个体而科孤立存在。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听到 “没办法、体制就是如此”、“大家都这样”等此类的话语。一般人也都会选择随大流,一边随一边抱怨。其实,选择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精神立场或者说信仰,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信仰对生活做出解释,从而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进行调整。自由一定是和主体性联系在一起的。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有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权利。人文的实质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在阅读此书的每一刻,脑海中都会跳出各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就如同阳光从高处洒向大地,从眼睛映入心灵。让我想起了海子的一首诗,我们是否可以期盼:“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书中温暖而富有力量的文字告诉我们,不用等到明天,从现在起,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因为,阳光与关怀,希望与梦想就在人们的心里,从未走远。
     自由在高处,这是一个仰望的方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我们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我们需要做的,是持之以恒的点滴累积。让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更是为国家尽一份力量。相信涓涓细流定能汇聚成向善向上的时代洪流,奔腾不息,一路浩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