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保障和改善民生之心

 

        ——读《民生问题》有感
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助理 支振荣
胡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反复强调我党要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并且在十八大报告中关注民生一直是亮点。这一切表明,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为重大的政治问题,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政府最大的政绩,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最根本途径之一。
我非常荣幸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时,在张家港建县(市)50周年庆典的当下,读到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刻地思考“每个人都渴望过上好生活,但什么才是好生活抑或更好的生活”。并结合了对党的精神理解和衡量社会幸福的11个指标的认识,无尽崇敬之情更加刻骨铭心。
一、民生的起源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3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是极端重视民生的。从毛泽东提出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服务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到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直到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是一脉相承的红线,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
二、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关注民生,要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民生是党的宗旨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体现在一心一意改善民生上,就要把为民谋利益、谋幸福,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解决在手头,才能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连。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正是体现了这一本质特征。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就要求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把发展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上,体现在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脸上,这样的发展这才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如何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断地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三、为何关注民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全党上下要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深刻认识并解决民生问题。一是发展经济无疑是关注民生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根本途径,改善民生是明确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根本目的。如果不抓住民生这个根本,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其实际的意义。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深化改革是重视民生的最根本动力。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民生工作,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从而使我们的改革发展获得强大的推动力;三是维护公平是保障民生的先决条件。公平与公正是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
四、怎么关注民生
关注民生要求我们做到富民、安民、为民。首先是在富民之策上要积极关注民生。其次,我党要坚持从平安建设工作抓起,让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内部的和谐。一是积极构建科学的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妥善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科学决策,从源头上避免矛盾的发生;在工作中注重把工作重心前移,有效的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三是在工作中倾听群众的呼声,保证民主渠道的畅通。保证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畅通,把决策的整个过程变为群众意志的有效表达。
最后,是要在为民之事千方百计地关注民生。一是以优质的服务必会赢得民心。在工作作风建设中,我们要尤其注重把干部的工作作风的转变体现在工作效能上,把优质的服务发挥在经常性的工作中。二是办实事以凝聚民心。把关注民生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有效行动。三是以切实的帮扶温暖民心。加大对低收入阶段群体的生活保障,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密切干部群众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
五、民生问题的意义
对每个人来说,年至50都是人生中的重要一刻,具有特殊的意义:评估取得的成就、思考前进的方向。全球经济经历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而危机的余波仍在影响着我们,思考未来因此变得更加重要。经济复苏疲软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市场的波动难以预料以及公共债务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些让我们在制定长期和必要的政策应对措施时必须三思而行。在这一充满挑战的环境下,我们比以往更加致力于履行经合组织的成立使命:促进经济繁荣、完善发展前景和提高公民的幸福。更好的政策需要以有力的证据和广泛的关注点为基础:不仅要关注人们的收入和财务状况,也要关注人们的健康、技能、环境质量、生活工作环境和整体生活满意度;不仅要关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也要关注平等问题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状况;不仅要关注此时此地的状况,也要关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和将来可能占绝大多数的人们。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关注幸福和所取得的进步。
更加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