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海纳百川竞风流 ——写在张家港港建港四十周年

 

 
 
《中国水运报》   2008-12-04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发表评论】
 
中国水运报记者 陈莹 万芳 通讯员 严瑛 宋秋明
 
 
  从昔日的一个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荒凉古渡,到如今长江流域最大的开放型外贸商港——40年的沧海桑田,在张家港这片热土上,崛起了全国第一个县域亿吨大港,千帆百舸在这里川流不息,钢材、粮油、木材、化工品、集装箱等货物在这里汇聚集散。当记者踏入张家港港集装箱和散杂货作业区,感受到的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一份岁月凝聚的厚重。
 
 
得天独厚 开放活力成就亿吨大港
 
 
  “张家港港口岸线顺直,深水贴岸,常年不冻不淤,背靠经济发达的苏锡常腹地,交通畅达,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张家港市港口管理局局长钱德华道出了张家港港的区位优势所在。
  而这种优势早在40年前就被发掘出来,1968年,交通部就在福姜沙水道南岸,张家港河上游筹建了张家港港,作为上海港的战备港和分流港。1982年11月19日,国家批准张家港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成为长江流域最早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983年5月7日,第一艘外国籍船舶——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首次靠上港口,张家港港就此掀开了对外开放的崭新篇章。
  在口岸开放之初,张家港港规划岸线仅为5.5公里,沿江对外开放泊位6个。当年,张家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仅为200万吨。自1986年张家港市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后,张家港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港口吞吐量年年上台阶——
  1996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000.9万吨;2004年,张家港口岸海关税收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海关税收超百亿元的县域口岸;2006年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1.02亿吨,成为全国首个货物吞吐量超亿吨的县域口岸;2007年,张家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亿吨,到港国际船舶3478艘次,外贸进出口运量达到320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1.5万标箱,到港船舶和外贸运量均列长江各港口之首。
  目前,张家港港共有已建、在建泊位105个,其中已正式批准对外开放57个,具备集装箱、木材、钢材、粮油、化工、煤炭、矿石、件杂货等13大类不同货种的装卸能力,开辟至日本、韩国、台湾等多条国际集装箱直达航线,经上海或香港中转与世界各大港口保持货运往来。
  到“十一五”期末,张家港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5亿吨、外贸进出口达到6000万吨、集装箱运量达到100万标箱。为了现实这一目标,张家港港将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码头,鼓励货主码头公用化,实现岸线利用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抓紧新建扩建港口锚地,满足船舶停泊需要。改善水陆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沿江高速公路与港区疏港公路的衔接,疏浚福南航道,维护加快大新公用航道、东沙公用航道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谋划过江通道建设,形成水陆大交通格局。
 
 
港兴城兴 临港产业引领城市发展
 
 
  港口的崛起为张家港市带来了最活跃的临港产业经济。20多年来,张家港市一直实施“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临港工业,张家港市抢抓沿江大开发机遇,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先后批办了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国家级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以及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等系列专业园区。
  2005年,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启动运营,保税区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沿江产业加速集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不锈钢板、粮油深加工、浮法玻璃、中轻型客车以及港口机械、造船、汽车配套件等生产基地,全市最大的工业企业和最具潜力的企业群体大部分集中在沿江。
  目前,张家港沿江形成了化工、冶金、粮油食品、建材等六大现代制造业基地。张家港港也因此成为全国钢铁、化工、粮油、木材的重要中转港、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据统计,目前沿江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的60%以上。
  随着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在该市也渐成规模。在港区,记者看到大容量、多品种的仓储设施。据统计,港区共有粮食筒仓108个,仓容34.6万吨、各类储罐400余个,总容积250万立方米,各类库场总面积400余万平方米,港口成立了物流配载中心,并有一支有力的配送分销队伍。港口进口大豆、木材、羊毛、化工品等连年位居全国第一,沿江大物流格局初现端倪。
  目前,张家港港正在积极申报设立保税港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张家港港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眺望未来。钱德华表示,“5年之后,张家港将在现有基础上再造一座新港城,建成一个富有特色和竞争实力的现代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市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立足亿吨大港,张家港市将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发开放城市发展格局。
 
 
“大通关”提速 电子口岸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相比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硬环境”的巨变,张家港口岸服务“软环境”建设也产生了质的飞跃。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口岸通关服务助推港口经济发展。
  张家港口岸自2003年开始实施“大通关”工程以来,口岸各单位不断创新举措,提高通关效率。
  2005年6月,张家港市电子口岸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张家港电子口岸门户网站已经开通。与此同时,港口各单位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2001年建成的口岸综合监控系统现已覆盖沿江40多公里岸线,包括38个对外开放泊位、6家代理公司、1家理货公司和整个保税区。
  2008年3月,一期工程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张家港电子口岸在江苏省率先开通,它包括一个基础平台以及船舶申报、公共仓储、两区整合信息化三个子系统,初步实现了张家港与上海、宁波、长江内支线航运的联动,提升了自身的效率和监管能力。为构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三位一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而努力,以实现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满足口岸各参与者对信息的综合需求。
  张家港电子口岸平台的开通运行,开创了服务口岸的新篇章。而作为交通运输部港口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之一的“张家港港口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将在今年内基本建成。
  钱德华表示,今后要以推进电子口岸推广使用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保税区、保税区物流园区等资源支撑作用,推动区港联动、港产联动,实现“港口、物流、产业”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促使港口向着现代物流和经济型第三代港口方向发展。同时,要不断增强服务理念,扩大服务内涵,以一流的服务水准,提升港口的核心竞争力。
 
 
“领导型”换位“服务型” 港口行业管理步入正轨
 
 
  在张家港港口40年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历过管理混乱的局面,2004年1月,《港口法》的正式实施为港口管理理顺了关系。张家港市港口管理局在这种大背景下“应时而生”,将港口经营、港口建设、港口安全管理带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据了解,为规范港口经营市场,张家港市港口管理局首先从市场“准入关”入手,该局对82家符合条件的港口企业核发了《港口经营许可证》、并逐年审核。对18家从事危险品作业的码头、仓储企业核发《危险品货物港口作业认可证》。针对船舶供应市场混乱情况,联合海事、公安、工商等部门组织专项整治活动,打击“三无”船舶、加大外国籍船只登陆管理,有效规范了港口秩序,净化了经营环境。2006年5月,《张家港港口船舶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办法》出台,办法对船舶服务企业的经营范围、方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督促各港口经营企业规范服务、合理竞争。
  港口岸线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虽然张家港市拥有63.57公里的长江岸线,内有深水岸线35.7公里,是长江沿线拥有深水岸线最多的城市之一,但目前已利用岸线30公里。近年来,张家港市加强了港口总体规划,实现了功能分区定位。对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主要分为货运码头作业区、生态农业区和旅游观光区。
  2006年6月,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来张家港调研,通过详细核查论证,将东圩——段山港8公里岸线、七干河——常熟界3公里岸线纳入苏州港总体规划,为张家港利用岸线资源发展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11月,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再次来到张家港,为编制《张家港港口发展详细规划》作调研。
  2006年7月份开始,为有效保证码头的正常运营和港口的通航安全,根据交通部要求,港口管理部门和各码头企业对现有码头泊位重新核查靠泊能力,经过大量严谨细致的核查评审工作,至当年末,12家码头企业、31个泊位完成靠泊能力核查工作,全港新增吞吐能力1067万吨,这相当于新建10个万吨级泊位的设计吞吐能力,有效缓解了岸线资源紧张的难题。
  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张家港市将加快港口资源整合,优化功能定位。对使用效率低、吞吐能力小的自备货主码头,支持现有港航企业采取合资、参股、并购等形式参与本市中小型码头、货主码头的建设和经营,逐步实现码头的公用化、产业化,提高港口资源的利用效率。
  钱德华向记者描述了未来港口行业管理的目标:加快实现口岸管理向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迈进,加快港口管理部门由“领导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实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创造竞争有序的港口经营环境。
 
大事记
  ●1968年张家港港建港
  ●1982年11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张家港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成为长江流域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之一。
  ●1983年5月7日,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远洋货轮满载11000立方米木材首次驶靠张家港码头,这是建国以来长江港口第一次驶进和停泊外国籍船舶。
  ●1994年5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傅全有,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视察张家港市永嘉集装箱码头。
  ●1996年10月29—3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到张家港港考察。
  ●1996年10月,张家港口岸被授予全国“1994—1996年文明口岸“称号。这是继1993年获得全国共建先进口岸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1996年,张家港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0.9万吨。
  ●2004年,张家港口岸海关税收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海关税收超百亿元的县域口岸。
  ●2006年,张家港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02亿吨,成为全国首个货物吞吐量超亿吨的县域口岸。
  ●2008年4月24日,张家港创建国际卫生港口,圆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实地测评,成为全球首个“国际卫生港口”。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