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神奇圣人王阳明》读书心得体会

市审计局   丁建平

历史,是我们的根。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化,虽然有许多东西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但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以及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一般民众往往一知半解,不甚了了。王阳明和他的心学,我之前只知道明朝晚期曾经过这个人和事,没有更多的了解。

感谢市里统一组织的读书活动,也感谢当前自下而上掀起的国学热,当我在推荐目录中看到《神奇圣人王阳明》这本书时,想起他能在程朱理学盛行的明朝史上留名,应当值得看一看,同时丰富一下历史知识

原来,他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脉络需要补上他的心学才能算较为完整。他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立德、立功、立言,称之为“真三不朽”,倒有些切合当下提倡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概念。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最进步的文明。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来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否则很难想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辉煌。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师”、“孔子问道于老子”等,当知当时的百家除了争与辩,还有包与容,往往是博采众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从孔子到孟子,从老子到庄子,在与各派的争论与辩驳中,各家学说不断地传承和发扬。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开放性汉代佛教的引入和丝绸之路,开启了东西方经贸文化的交流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有佛教的兴盛,也有玄学的兴旺唐代是世界文化的中心,长安有数万名外国商人和使者,穆斯林、犹太教、基督教等都有自己的使团宋代的新儒教运动把儒家的道德学说发展成为包罗万象的哲学,程朱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新的形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传统学术中儒、释、道三家的共同产物,如作为道学集大成者的朱熹用“道”来解释《易经》太极理论,并把它与人的心性联系在一起,成为南宋时期的官方理论。儒教的复兴是一场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发展运动,在四大发明的基础上,农业技术、冶炼技术、手工业、造船业和世界贸易等,大大领先世界,中国文明在宋代达到了最高点。

只是到了明清时期,为了严厉控制世人的思想,科举考试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书,还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准,考试就考这九本书,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代圣贤立言。儒家学说的世界观和道德原则虽然渗透到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由于“八股”取士科举制封闭了正统儒学的范围,甚至固定了科举考试的文体格式,儒家学说由此也就彻底地教条化了。从郑和七下西洋之后的“片船不得下海”开始,传统的儒家们控制了国家的权力,彻底把中国引向闭关自守,中华文化的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达到了顶点,中国文明实质上处在了停滞状态。

程朱理学大一统的氛围下,王守仁和他的心学还能异军突起,甚至一度上升为官方思想,我想应该离不开明朝中后期叛乱四起的环境下确实太需要“知行合一”了。

王守仁继承南宋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冲击力的行为,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有死读书且鄙夷实践的传统,结果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干不了半点圣贤事,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王阳明提出,要改变这种只讲“知”而不讲“行”的毛病,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我由此想到了现在常讲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实践出真知,理论抽象实践,这些不就是“知行合一”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吗?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在从一个弱者变为巨龙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世界上的中国知识分子日益增进联系,重新开始了现代中国文化的探索,并自下而上掀起国学热。虽然有不同学派,不同思路一种全球化的中国文化正在形成。无论阳春白雪还是流行文化,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对中国辉煌的历史的自豪感。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提速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已经得到最高决策层的确认。这样一场涉及面极其广泛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中国的文化复兴为目标,不啻一场深刻的革命。我想,在凝聚“中国梦”的今天,中国的文化复兴在吸收传统国学有益养分加以创新的时候,应该不会少了王阳明和他以“知行合一”核心的心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