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读《大道至拙》有感

 

读《大道至拙》有感
市安监局 王彦文
北大教授宫玉振的新书《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用独特的视角,对曾国藩的领导力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指出曾国藩身上表现出的品质和实践是中国式领导力的典型代表。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集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文学家于一身。作为湘军的统帅,曾国藩知人善用、严于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主张变革的重要官员,在他的提议下,清王朝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办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大道至拙》详细描述并分析了曾国藩内圣外王、强毅谦虚、虚怀若谷、自强不息的品格气质和人文精神,从领导力的角度,将曾国藩总结出来的为人处世之道提炼为“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十二个字,并结合相关事例及现代管理实践展开论述,揭示了曾国藩对于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的启发意义。细细品读《大道至拙》一书,深感受益颇多。
启示之一:要注重积淀。曾国藩曾言:稳当从容,可当大事。深沉厚重是一名优秀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素养。如何做到遇事稳稳当当、从容不迫,我觉得就要十分注重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总结、感悟。要持续学习。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打牢基础。要摸清实情。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听到实话、摸清实况、掌握实情。只有这样,做出的决策、采取的措施才不会是空中楼阁。要善于总结。工作的成绩和失误,都是宝贵的财富,要善于提炼和总结。积淀是一个持续、渐进、永无止尽的过程,谋定后动,审定而行,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示之二:要常怀敬畏。曾国藩一生做官,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讲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三畏”是什么?就是一个人所无法控制的力量。成功者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心态,因为持续或巨大的成功,便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摆平,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于是就开始忘乎所以、得意忘行,开始自信到狂妄的地步。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一定存在我们无法摆平、无法控制的力量。最终毁掉自己的,往往就是这些力量。要强化红线意识,一个领导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格限定在特定的范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碰的坚决不碰。曾国藩的“三畏”,就是提醒领导者要时刻保持这样的敬畏之心。
启示之三:要克服惰性。在成功的领导者身上,人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品质:他们对事业有着不可思议的动力和激情。他们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打拼,而且他们非常享受这一过程。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能量百分之百地投入,这种投入会感动别人、带动别人,成为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曾国藩曾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天下的事情没有不是从艰苦之中一步步做出来,而真正可以做大做久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更要有时不我待、慢进则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激情干好每一项工作,做好每一样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心方能有所回报,这就是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最朴素的法则。
启示之四:要力戒浮躁。脚踏实地、不急不躁是领导者必须拥有的一种心态。管理其实是非常实在的事情,管理的特点就是把那些关键的细节一遍遍地做到扎实的地步。当把所有的细节都做到完美地步的时候,也就奠定了走向卓越的基础。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与此同时,面对繁杂的事务,尤其是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外部环境下,要保持一颗从容之心,培养自己游刃自如、不疾不徐、从容沉稳、气定神闲的气质,做到井然有序地忙、从容不迫地忙、抓住重点地忙,而不是浮于表面地忙、盲目无序地忙、充满焦虑地忙。有了这种从容的涵养,就可以以释然的心态去待人、以安详的心态去处事,从而达到真正成熟大气的领导境界。
启示之五:要保持自强。卓越的领导者一定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领导者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挫折和压力。曾国藩的一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一生。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作为一名领导者,需要一种不甘失败、愈挫愈奋的精神。没有人会永远胜利,所有的人都会经历失败,最忌讳的是胜则一日千里,负则一败涂地伟大的领导者可以失败,但永远不放弃卷土重来的机会,永远不失去东山再起的意志。真正伟大的领导者,往往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真正的过人之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