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张海罡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第一遍读《活着》,我只是对文章的主人公富贵的悲苦感到同情,对命运的作弄感到不平。很难理解“活着”的真正用意,我觉得人是为了比“活着”更高的理想目标而活着,像富贵这样单纯的为活而活则会使生命显得空洞乏味,这让我联想到那些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那些起早贪黑养家糊口的人们,那些像富贵一样贫苦而命运坎坷的人们。
再读《活着》,我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坚强、不屈。所有的亲人接连离开了富贵,可富贵还活着,一头老水牛陪着他,一起活着。很难想象富贵是如何一次次从苦难中走出来并坚强着,《活着》也许只写了一个命运悲苦的故事,一个人苦难的一生。但给予我的震撼却是:活着,为了希望,为了坚强,为了与命运的抗争,为了对生命的执着,为了对至亲不离不弃的爱,为了活着。这是我们活着的力量,承受生命的重量,所有的苦难与辉煌,对生命的乐观,活着就是幸福。
三读《活着》使我陷入了沉思,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匆匆,不过百年,而去掉懵懂无知的头二十年以及垂垂老矣的后三十年,生命中最精彩的华章不过三四十年。在这短短的一万五千天,我们怎么样活着,是追求物质的奢靡还是精神的富足,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苟延残喘、消耗社会的财富还是有所作为,即使是流星也要留给这个世界短暂的闪耀。这是作为我,一位共和国的公民、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检察官深深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人是有追求,人也是不安于现状的,总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在停滞中感到挫折,在超越中获得快乐。但是,追求也好,超越也好,不能只局限于物欲,在物质得到一定满足后,更要看重精神。要看看自己的知识足不足、能力足不足、品德足不足、诚信足不足、良知足不足、情趣足不足、……在弥补这些不足中获得快乐。
    物质的东西是有限的,它是金字塔式排列,越往上走空间越小,如果一味追求物欲,迟早会钻进牛角尖、死胡同。相反,精神的财富是无限的,越往上走空间越大,追求精神财富的人越多,人们的生活就会越和谐,身心就会越健康,人生价值就会越祟高,幸福指数就会越看好。
活着为了自己,但并不仅仅为了自己。就像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其中的一点是为了获取报酬,养家糊口。但如果我们做工作只考虑这一点,那么就如同动物采集食物一样,在生命的延续中,永远不可能演变进化为人类。这使我联想到了自己所从事的检察工作,我想在对待自己的工作上,应该有这样一种态度:一个人的终身职业,就是他亲手制成的雕像,美丽还是丑恶,可爱还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人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做一份笔录,还是接待一个人,或是一句谈话,一点想法,都在说明雕像的美或丑,可爱或可憎。一个人对人生、对工作应有正确的态度,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创造事业的要素,发展人格的工具,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我人生的表现。而一生的职业,就是我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了勇气、坚毅和高尚的品格。一个人工作时,应当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所做的工作怎样,都不会觉得辛苦。如果我们能以充分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人。
二十年前,我选择了检察工作这个职业,最初的出发点可能是好奇心多一点,但随着对她了解的逐步加深,我感受到了我们国家民主法制的进程,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感受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受到了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肩上所负的职责,我无法回避,我也没有回避,这个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那是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满足感,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即使穷极一生,也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我们所做的,只是通过不断向自身能力、潜力的挑战,向这个方向努力,而在这个过程中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把遇到的每一个成功和失败、每一次欢乐和苦恼作为我们成长中的磨刀石,才能从辛劳和艰苦中找出乐趣来。因为我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那就是我应当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有了这种态度,我想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成绩。虽然我在这个社会上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分子,仅仅是沧海一粟,所做的工作也是有限的,但我愿意用我的实际行动来为自己的一生制作一副雕像,让后人来评说这个雕像的美与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