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空间 > 学习心得 

《大清相国》读后感

             我一直很喜欢王跃文的小说,看过他的经典小说《国画》、《苍黄》、《梅次故事》、《西州月》和《龙票》,他的官场小说,描写的官员形象活灵活现,揭示官场争斗入木三分,官场气氛很足、很真切、很到位他的非官场小说,描述的中国底层生活生动而真切,可以说他是当今中国最具感染力的作家之一。

 最近又阅读了王跃文的《大清相国》,感觉同样精彩。主人公陈廷敬21岁中进士,晋身官场后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后仍被康熙帝召回,72岁后主动全身而退,康熙评价他宽大老成,几近完人。他既是廉洁奉公,嫉恶如仇,敢于为民请命的清官,又是个大智若愚,老谋深算,可以委曲求全,善于曲线办事的老道的政治家。他终其一生总结出了官场五字诀:等、忍、稳、狠、隐。全书的内容其实就是围着“等、忍、稳、狠、隐”五个字展开的。

 “等”,在没有被重视的时候,不张扬,安心等待机会,厚积薄发。陈廷敬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假如他急功近利、过于张扬的话,肯定不会有后期的发展。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在得意时不能忘形,失意时不能颓废,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等待的这个时机里,认真学习,充实自己,厚积薄发,在机会到来时,我已做好准备了。

 “忍”,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千万不能强求,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要经得住磨练。陈廷敬受过很多冤枉的事情,每次都差点被杀头,被小人冤枉,被贬官,被皇上误解受排斥,最后忍下来了,继续做自己份内之事,总能化险为夷,在高士奇、徐学乾、明珠、索额图等全部落马的时候,他老死相位,一生得到皇帝的重用和信赖。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大局为重,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稳”,做事不急不躁,考虑周密,不留漏洞。在说话做事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处世原则,不能人云亦云。面对高深莫测的帝王之心和虎视眈眈的左右同僚,陈廷敬没有将自己绑架和依附在谁的身上,始终不见风使舵、察言观色、首鼠两端,而是立场坚定、稳扎稳打,最终赢得稳操胜券。陈廷敬的稳,来自于稳重的性格,满腔的正义,过人的胆识和渊博的知识。他的稳,让天纵英明的康熙也不得不称赞他是难得的辅弼良将。

     “狠”,是被逼出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决不心慈面软,陈廷敬非常聪明,在皇帝微服私访的最后关头,他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互相牵扯,调动利益的诸多方面相互争斗,将各自的丑陋全部公之于皇帝眼前,而且都是十恶不赦,只有陈廷敬一个人若无其事,其实全是他一个人操纵的。一个“狠”字,透出的是陈廷敬的过人智慧、铁腕手段,和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敢决绝。官场不是道场,官员不是菩萨,真正的好官是既要有菩萨心肠又要不乏铁腕手段,要有敢于担当、勇于碰硬的胆量和一往无前、一抓到底的气魄。

 “隐”,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隐,说到底就是淡泊名利,含而不露,进退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场不是你的最终归宿,只是你的过往之地。无论官有多高,位有多尊,权有多大,总有一天得退位。说实话,书中的明珠大人同样是令我比较佩服的一个人物,他的智、他的谋丝毫不逊于陈廷敬,但他唯一比陈差的就是一个字,位高权重却不能正确定位,终于落得一个老来深陷囵圄的下场。隐,是智慧,是心胸,是品格,更是道行。行走官场,进退自如,方可游刃有余。

     陈廷敬在屡次涉险、多次犯上的情况下仍能保全自己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缘于以下四点:一是才学。才学是支撑,是基础,是动力,是敲门砖;二是公心。时刻铭记“公”字,秉公办事,让人抓不到把柄,找不到诬陷理由,无私心自然强大;三是理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陈廷敬也做了不少。当然,你看那件不妥之事能定他的罪?能定罪的,他绝对不干;四才是隐忍而耿直。

陈廷敬能得到完人的评价:一是坚持理想,二是清官,三是有能力。习近平1988年在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市时因干部私建住宅问题曾说过:“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你既要从政,又要发财,就只能去当让人指脊梁骨的贪官、赃官,既名声不好、又胆战心惊,总怕被人捉住,最后落个不好的下场”。试想,在一个人治的封建社会里,陈廷敬尚且能够清正廉明,一心为朝廷;如今在一个讲法制的社会主义时代,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最后,用《大清相国》封腰的一段话来做本文的结尾: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打印] [关闭]